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董氏歷史人物> 第十六章 心的銳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六章 心的銳變 (1 / 2)

董卓也是假惺惺的擠出幾滴眼淚道:“當初我為幷州牧時,刺史張懿與我還是同僚,想不到如今……唉!”

眾人又是一陣安慰。

董卓擦了擦老臉上的幾滴眼淚道:“若不是朝廷不信任我,將幷州牧一職交給了丁原匹夫,幷州何至於被匈奴攻破!”

眾將也是義憤填膺的對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破口大罵。吳謀看著這一幕,心中明白,董卓就是西涼軍的魂,這群將士只識董卓而不知皇帝,這對董卓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極其有利的。

與眾將交代了退兵的緣由之後,吳謀本以為董卓會開始安排殿後的軍隊,結果董卓大手一揮:“汝等先去,吾親帥中軍殿後。”

眾將大驚失色,怎麼能讓主帥的中軍殿後呢?於是便人人都爭起這個殿後的活了。

一旁的吳謀看得是目瞪口呆,心中不由得佩服,薑還是老的辣。

最後還是李傕爭到了這個最難啃的骨頭。可在他面上卻看不出任何鬱悶,完全是一副熱血男兒的模樣。

見眾人都回各自的大營整頓兵馬了,吳謀也起身告辭,卻被董卓示意留下。

看著吳謀疑惑的眼神,董卓把一份信丟在桌案上,示意吳謀去看。

吳謀開啟一看,好傢伙,毒士賈詡的信。

賈詡在信中除了彙報董卓不在的一個月來河東發生的事以外,還系統地、深層次的從心理角度和軍事角度對入侵併州的匈奴軍隊的作出了分析,最後作出結論:入侵併州的匈奴沒有實力,也沒有膽量接著擴大戰場。光是幷州牧丁原的反撲就夠他們喝一壺了。如果他們接著入侵中原,幽州的劉虞和公孫瓚不會袖手旁觀的,況且朝廷哪怕在沒軍隊,還是可以徵發幾千三河騎士的。

歷史證明賈詡不愧為毒士之稱,他對人心的刨析比得上心理學家了。

吳謀雖說不知道歷史上的匈奴會有什麼想法,但他看完了賈詡的信覺得,賈詡估計的恐怕八九不離十吧!

董卓見吳謀看完了信,問道:“叔德,你覺得文和估計的怎麼樣?”

“八九不離十。”

董卓笑了笑道:“文優也是這麼說的。我已經給文和回了信,讓他做好要整頓軍紀的準備。”

“三天,從白波谷回河東郡城如無意外需要三天時間。我要你們二人不管用什麼手段,將這軍規死死地刻在這五萬步卒的腦子裡。”董卓伸手指了指外面。

“諾!”吳謀和李儒一同接令。

……

徐晃見吳謀回來了,便問吳謀怎麼回事。

吳謀笑著回答道:“要回河東了。”

“怎麼回事?”

“不該問的你別問。明日準備好吧,有大事要幹。”

徐晃疑惑的嘟囔:“大事?什麼大事?”

……

果然是有大事,徐晃從早上醒來到晚上,一整天時間都在做一件事。

綿延數里的行軍線,吳謀陪著董卓在前方,而李儒抓的人需要送到吳謀處定罪,在由徐晃綁好,提到馬上,傳閱諸軍,徐晃還得在馬背上大聲喊出這人觸犯了何種軍規,有什麼處罰。

一整天下來,鐵打的漢子也吃不消。

晚上紮營,徐晃朝吳謀抱怨:“也不知道是哪個想出的這損招,累死大爺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