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鎮南道:“伍玄衣!你好歹也是一代大俠,居然不敢承認。”
伍玄衣道:“在下沒做過,為什麼要承認?閣下何不承認了?”
尹鎮南道:“不是在下所為,為什麼要承認?”
司合忽、鐵千軍被兩人矢口否認,不知如何是好?道:“好了好了!你們吵吵嚷嚷,吵來吵去也沒什麼結果,本王自會查個水落石出。不過,我警告你們,誰膽敢放肆,背叛本王,決不輕饒!”於是將字條撕掉,道:“今晚的事,不管你們誰做的,本王給你們一次機會,就當沒發生過,希望你們好自為之。”
伍玄衣和尹鎮南感到太奇怪了,也很意外。
司合忽心裡明白,他是個戴罪立功之人,之前的事還沒處理好,現在又搞出洩露軍事機密的事,窩闊臺知道了,必定大發雷霆,到時候誰也逃脫不了罪責。他必須要將勢頭壓下去,息事寧人。況且,召開武林大會,還需要伍玄衣和尹鎮南拉攏林聽濤一起出面,以他們三人身份和地位,在江湖上舉足輕重,必定事半功倍。
伍玄衣和尹鎮南見司合忽不再追究,沒有再爭執下去了。
司合忽緩和一下,繼續說道:“正好你們都在,本王有事需要你們幫忙,不知道你們……”
尹鎮南不等他說完,馬上道:“在下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勞。”
伍玄衣見司合忽冰釋前嫌,不再追究,他感覺王爺分明是在袒護自己,投桃報李,他怎麼也要感恩這份情,於是說道:“請王爺吩咐,在下肝腦塗地,效忠王爺。”
司合忽看他兩人表態,心裡盤算自己真實的目的不能告訴他們,於是靈機一動,道:“我大蒙古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橫掃天下,先後滅了很多國家,氣吞萬里如虎,目前就剩下南宋了,統一天下是早晚的事。本王知道你們都是宋人,對故土有家國情懷,不讓外族侵犯,可是你們要認清形勢,不要做無謂的對抗,對抗只能是死更多的人,西夏滅國屠城就是個例子。因此,本王想用你們兩人以及林聽濤在江湖上的威望和地位召開一次武林大會,讓這些江湖人士歸順我蒙古,盡享榮華,並積極配合我蒙古說服那些中原人士放棄抵抗,減少傷亡。”
伍玄衣道:“這麼做,我們就成了賣國求榮之徒了。”
尹鎮南也認同伍玄衣想法,道:“在我們中原,賣國求榮,就遺臭萬年了。”
司合忽道:“凡事你們要換個角度考慮,蒙古南下,大勢所趨,不可抵擋,和平解放南宋,統一天下,這也是民族團結融合的趨勢,你們今天所做的,也是為未來南宋軍民考慮,你們要知道,蒙古所到之處,殺人屠城,血流成河,你們不希望看道南宋滅族吧?”
伍玄衣和尹鎮南想想也有道理,以蒙古鐵騎,縱橫天下,誰人能擋?
司合忽繼續說道:“只要南宋和平接受歸降,本王保證大汗會善待俘虜,優撫南宋官員,到時候,你們不僅僅可以稱尊武林,將來也是開國元勳,世襲爵位。”
武林至尊,開國元勳,世襲爵位,這對伍玄衣和尹鎮南來說,從未想過的事。確實,以目前蒙古大軍實力來判斷,南宋更本不是敵手,簡直是以卵擊石。倒不如認清形勢,看清局勢,和平接受歸降,這樣可以減少傷亡。
伍玄衣和尹鎮南雖然不和,但是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必須要冷靜考慮清楚,免得遺臭萬年,成為千古罪人。
司合忽見他二人思慮來思慮去,未做決定,又道:“本王只是藉助你們在江湖上的地位和影響召開武林大會,又不是讓你們賣國叛國,你們擔心什麼?”
伍玄衣和尹鎮南還是猶豫不定。
司合忽再續,道:“本王召開武林大會,是想說服中原武林放棄抵抗,不要成為南宋的犧牲品,這也是間接保護中原武林。”
伍玄衣和尹鎮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舉棋不定。
司合忽道:“只要中原武林放棄抵抗,不為南宋軍隊所用,不為朝廷所用,我們大蒙古就像朋友一樣善待他們,否則休怪我們不客氣。”看了看他們,接著說道:“存亡之際,你們可要想清楚,不是我們的朋友,那就是我們的敵人。”
這話充滿殺氣,伍玄衣和尹鎮南心裡震撼不已,連忙道:“一切聽從王爺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