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事,有的人是先知先覺,提前謀劃應對,甚至參與其中呼風喚雨。
有的人卻是後知後覺,事情都已經結束了,都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只能從露在外面的一點點蛛絲馬跡,來判斷是不是有大事發生。
還有一種人,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感覺到了,只是依舊在雲裡霧裡。他們在事件中隨波逐流,投機或者作壁上觀。偶爾能分得一杯羹,但多半都是徒勞無功,只能看著那些提前準備的人大肆撈取好處而無能為力。
從某種程度上說,高長恭就是這樣的人。
回鄴城之後,他就被高洋提拔為“城門校尉”,然後負責鎮守鄴南城的北門崇明門!這個位置非常關鍵,向來都是宗室子弟擔任。
不過,崇明門的守衛雖然很關鍵,但城門校尉這個官職卻不是。此舉顯示出高洋超人一等的權術手腕,高伯逸看得明明白白,唯獨政治智商不高的高長恭矇在鼓裡。
城門校尉起源於漢代,在漢代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軍事力量。它於漢武帝時初置,職掌京師城門守衛,異常要害。
東漢光武帝沿置之,且在東漢之世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從史料記載的東漢歷任城門校尉來看,此職多為外戚寵貴所把持,然仍不乏德才兼備者。城門校尉、執金吾與北軍中候之間相互牽制,互不統屬,共同組成了東漢中央宿衛系統中的城衛軍。
但是,城門校尉風光只在東漢、魏、西晉。
永嘉之亂後,東晉、南朝不置城門校尉。但北魏卻依舊保留此官位。
幾乎完全沿襲北魏制度的北齊,衛尉寺所屬機構有城門寺,裡面置城門校尉二人,僅掌宮殿城門及倉庫管鑰等,職權遠低於兩漢城門校尉。
高洋將掌管宮門的職位安置在外城城門,並且是由嫡系宗室領兵,卻又不給他名正言順的官位。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高洋這一手實在太騷,讓人無力吐槽。
果然啊,對於大哥的兒子,哪怕是庶子,高洋也是又用又防的。在利用他們借力打力的同時,亦是不給任何掌握實權的機會。
給你兵,可以,但是我不把你放到關鍵職位上,你那點兵馬也起不到什麼卵用。
放關鍵職位也不是不可以,但我只給你臨時職務,出了事,就好比擦屁股的紙一樣,隨手就扔掉。
此刻高長恭坐在城頭的簽押房裡讀兵書,卻見他的長史秦方太走了進來,在耳邊低聲說道:“安陽王來了,就在城頭下面。”
高伯逸?
高長恭將兵書放下,跟著秦方太下了城頭。
他有太多的問題想問對方。
太子高殷怎麼就被人毒死了,難道真的是歹人假扮段孝言?
高洋難道真打算廢后,立段妃為後,立高隆基為太子?
難道幕後黑手真是段氏?婁太后在裡面扮演什麼角色?
為什麼高伯逸此時會被委以重任?他到底是做了什麼事情?
此時高長恭腦子裡一團亂麻。他真的很想知道,鄴城這一次的風暴,為何就那樣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他就連發生了什麼都不知道,只看到了一點點結果。
心事重重的來到城門前,高長恭看到不遠處有一輛寬敞的犢車,款式略微有些招搖,一看就知道坐在裡面的人非富即貴。
果然,位置不一樣,做事的風格也不一樣了。想高伯逸以前做事是多麼的低調啊,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高伯逸也是個喜歡悶聲發大財的人。只是現在他已經成長為龐然大物,你就算裝孫子,難道你的敵人就會當做看不見你麼?
不存在的,過分的低調,只會讓可能的盟友望而卻步,不利於樹立旗幟,團結大多數人。局勢已然明朗,耍陰謀也不再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