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連兩日,薛劍霞每天都跟在尼姑和洛金花身後,偷看那二人演練劍法,揣摩那“靈芝劍法”的古怪招數。
第三天清晨,尼姑發現窗戶上有一個孔洞,那孔洞雖然不大,卻能夠窺視到屋內的動靜,不由得心生疑惑。於是便吩咐洛金花要格外警覺。洛金花先是不以為然,可是見到尼姑望著那窗上的孔洞,若有所思的樣子,心裡也不踏實了。
其實,這尼姑雖是出家之人,卻也是身懷絕技,別看她身形瘦小,可武功卻十分了得!尼姑原本是民間的一個孤女,母親早亡,父親經商做皮貨生意,家境也算得夯實。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在尼姑四歲那年,父親外出收貨,被人圖財害命,在酒裡下了毒藥,一命歸陰。她的祖母年歲已高,老來傷子,悲痛萬分,聞聽噩耗後當天也悲痛而亡,只剩下一個年僅四歲的女娃,被親戚接走。沒想到禍不單行,半路上遇到強盜,親戚被殺,財産被洗劫一空,只把個小小的女娃扔在道邊。那大難不死的女娃就是如今的這個尼姑。當時,她孤身一人趴在靜花庵的寺院門前哭泣,被靜花庵內人稱“東嶽聖母”的老尼姑救入廟中,取名靈芝,長大後被人尊稱為“靈芝仙姑”。靈芝仙姑與東嶽聖母表面上以師徒相處,實際上靈芝仙姑早已把東嶽聖母看成是自己的慈母,感情甚是深厚。此次靈芝仙姑離開靜花庵是為了打探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正是合著天意,靈芝仙姑在洪水之後巧遇落難的洛金花,二人言語投機,於是就結伴而行,一路來到近山莊,這才投宿在白府,一住就是數日……
如今,靈芝仙姑將窗戶上的孔洞指給洛金花看,洛金花也覺得那窗上的孔洞有些蹊蹺,便也留意起來。
到了傍晚時分,洛金花便詢問靈芝仙姑還去不去練劍。靈芝仙姑點頭應允。二人又到了那塊空地。
此時,薛劍霞早已跟在後面,又躲在牆角處,向空地仔細地觀望著。
靈芝仙姑和洛金花按照往日的套路練了一陣,那洛金花依舊是被那幾招生澀的招法難住,靈芝仙姑也不焦急,一邊囑咐洛金花不要急躁,一邊附在洛金花耳邊,講授動作要領。
薛劍霞側耳仔細聽,卻聽不清靈芝仙姑在說什麼,心中焦急,只好仔細地看著靈芝仙姑的動作,心中不停地揣摩。
靈芝仙姑教了幾遍,洛金花還是難以掌握,不由得唉聲嘆氣,有些灰心。
靈芝仙姑笑道:“姑娘莫急,這靈芝劍法哪能是一學就會的呢!”然後轉身,向四處望了望,又對著薛劍霞的方向說道:“若沒有上乘的內力,想學到這套劍法又談何容易!”
薛劍霞吃了一驚,心想:“哎呀!是不是我被發現了!”正猶豫間,卻見那靈芝仙姑已經又轉過身,將木棍放入草叢說:“今日已晚,待明日再練吧。”
薛劍霞見狀急忙提前動身,迅速翻進院子,回到屋中……
轉天一早,白莊主家的家人們說是白莊主已經病癒,想吃東西了,於是三位女客一齊前來探視。見白莊主已經能坐起身來,並且吃下了一些食物。三位女客自然也是興高采烈,臉上也都有了笑意。
靈芝仙姑見老莊主身體已經好轉,便要辭別近山莊。那白莊主再三挽留,說是兩日後便是白莊主的壽日,勸三位女客再住兩日,一者是白莊主要為三位客人準備些路上應用之物,再者就是邀請三位來客等到為老莊主過完壽日再各奔西東。三位客人只好留下。
白莊主壽日這天,那老莊主已經完全好了,全村老幼都來祝賀,白莊主自然是設擺宴席,款待眾鄉鄰,整個莊子到處都是喜慶氣氛。
白莊主把三個女客安排在一張桌子上,並特意前來敬酒,表示對三個客人近日來病床前照料自己的謝意。
白莊主有一個女兒名叫玉琪兒,年方六歲,隨白莊主一起來到桌前。那玉琪兒也和幾人混得熟了,平日幾個客人也都喜歡她,經常哄著她玩耍,今日來到桌前,知道這三個客人就要離開近山莊,有些依依不捨,圍著桌子轉來轉去。
玉琪兒在薛劍霞身邊站住,平日裡她總看到薛劍霞揹著寶劍,知道她明天就要走了,就鬧著非得讓薛劍霞練一練寶劍讓她看一看。
薛劍霞極力推脫,用眼睛的餘光去看洛金花和靈芝仙姑。正看到那二人悄悄地交換眼色。心裡猛地一翻個,心想:這二人究竟要幹什麼?想到此,就對玉琪兒說:“玉琪兒,你別看我揹著寶劍,我是不怎麼會武的。”
玉琪兒忙問:“你揹著寶劍,哪能不會武功啊!”
薛劍霞說:“背劍的人不一定都會武功,不背劍的人,說不定才是武林中人。”說著,迅速看了一眼洛金花和靈芝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