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開荒造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時間不說,還需要充足的人力,和物力。
他不得不在每天裡,和手下的一百多號人,忙前忙後。經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是辛苦了一點,但他的生活,也漸漸地歸復了平靜,和充實。
“將軍,今天應該能修整完善吧!”
這時,剛檢視完水渠,挖建事宜的呂雲,來到了王寶山,所在的小土包之上。
見他到來,王寶山趕忙問他:“那邊怎麼樣了?”
“回將軍的話,引水渠和到各個田畝的小水溝,已經按照您規劃的走勢,挖建妥當。現在只等他們那邊的碎土完畢,就可以引導河水,澆灌田地了。”
“綠肥做得怎麼樣?”
“今天下午,應該可以傾倒完畢。”
“很好,我們先把水田裡的泥地,整理好,再播撒稻種。”
“是……”
一番簡單交談後,王寶山帶著呂雲,打算前去視察一下,綠肥的製作過程。
說是綠肥,其實也沒什麼特別之處。
這是王寶山根據《農耕註解》中,提到的一種肥料。
其製作的過程,也很簡單,就是挖個大深坑,把從到周圍的山野上,收集起來的各類枯爛腐敗的樹葉雜草,和沒有食用價值的野果。
再放點水在其中,一併埋起來,進行天然的發酵,從而產生水田,需要的肥料。
從掩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昨天上午開始,王寶山就讓人,把肥料挖出來,在開墾出來的水田裡,進行全面積地傾倒了。
他的手底下,現在有一百多號人,也算是位名副其實的百夫長了。雖然不是領軍出勤,但開墾耕耘,也是一份不小的功勞。
為了便於管理,他還把這一百多號人,分為了兩組人,一組是年輕力盛,人數較少的灌溉營,一組是老幼婦孺,偏多的播種營。
這灌溉營,除了負責日常水渠、水溝的維護,疏導河水,還負責田地的灌溉和治理。
而那播種營,顧名思義,並是負責播撒種子,和日常的除草施肥。
一切事宜,似乎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卻不知日後,收成會如何了?
“將軍……”
“王將軍……”
“將軍,你怎麼來了……”
一路走過,在田地裡忙碌的人們,都跟王寶山,打著招呼,讓他的心裡,不禁有些飄飄然了。
好歹他現在,還是位百夫長,其他營計程車兵們,或許不會再把他當回事,可自己營的這些人,還是很尊重他的。
他們大多數都是礦奴,以前都在老家種田養家,後來被迫做了礦奴。再到現在,他們能重新拿起鋤頭,也得虧王寶山的決定。為此,他們都很滿足,也很感激他。
王寶山還特意,給自己的種田隊伍,取了個比較貼切的稱號,叫做農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