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修改後的內容,錯別字和語病已糾正,並在文末標註:
西伯利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伯力)的比羅比詹市。
這裡是整個毛熊佔領地區的最東段,這裡曾經是華夏的土地,不過在 1860 年簽訂的中俄條約之中,將伯力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的四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了毛熊 。
這裡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煤、鐵、錫、金等礦藏,森林面積 4300 萬公頃。
而在比羅比詹市往東大概四十公里處,則有一座勞改營。
這裡關押著的人,大部分都是大清洗時期的政治犯,還有蘇芬戰爭之中毛熊抓到的芬蘭俘虜。除此之外,這兩年還運送來了一些德三的俘虜,以及一小部分諾門罕戰役時候的日軍俘虜。
這個勞改營只有編號,沒有名字,在毛熊的勞改營編號之中為十九。
不過後世這個地方有了一個比較好聽的名字,雪絨花監獄,專門用來關押毛熊一些重刑犯,能被送到這裡的罪犯起步都是無期徒刑。
之所以會被稱之為雪絨花監獄,是因為這裡的氣候環境十分惡劣,冬季氣溫最低的時候能夠達到零下四十多度。
而且這裡遠離人煙,距離最近的城市比羅比詹市還有四十公里,只有一條路連線著外界。
被關押在這裡的勞改犯每天只有一件事,就是挖礦,這座監獄旁邊就是一個金礦。
毛熊在西伯利亞選擇建立勞改營的位置都是精挑細選的,大部分勞改營旁邊都有一些貴金屬礦,而關押在這裡的囚犯就是挖礦的礦工。
此時已經是四月底,天氣已經開始轉暖,大地開始復甦,也到了第十九號勞改營每年工作任務最重的時間。
每年這個勞改營需要上交至少十噸重的黃金,而西伯利亞冬季漫長,冬天挖礦和送死沒有什麼區別,為了防止這些犯人全部被凍死,沒人能夠挖礦。
所以十九號勞改營的冬天會休息,等冬天結束之後,就要開始拼命壓榨這些罪犯,一天至少工作十六個小時,爭取在半年的時間,將一年的產量挖出。
此時是中午時分,礦洞裡的人拖著沉重的身體鑽出礦洞,開始準備吃飯。
因為從事重體力活,而且挖的是金子,收益相對較高,這個勞改營之中的伙食還算不錯,能吃到紅菜湯、土豆泥,還有一份硬得可以當武器的麵包。
不過因為有一口熱的紅菜湯,可以將麵包泡軟,也不至於咽不下去。
這個勞改營,哪怕是開飯時間也都是死氣沉沉,沒有人說話,因為他們基本上沒有力氣說話。
除此之外就是沒有希望,來到了這個勞改營,要麼病死,要麼凍死,要麼就是累死,至今沒有一個人能夠活著走出去。
這裡一共有三千六百名罪犯和戰俘,原本看押他們的人數有一個營大約六百多人,但是隨著毛熊的前線吃緊,抽調了一部分兵力走,只剩下一個連左右計程車兵。
後來又擔心人數不夠,又補充了一個連的新兵,加起來一共有四百人左右。
這個十九號勞改營因為是挖金礦,所以警戒森嚴。
整個礦場都被木頭柵欄圍攏了起來,高處都是瞭望塔,日夜都有士兵站崗。除此之外,勞改營內部還有一些碉堡和機槍陣地,如果這些犯人有異動,就會立刻開槍射擊。
除此之外,每天進出礦場的時候檢查得都十分嚴格,不能攜帶任何一塊鐵片進入營區。
除了冬天,想要從這裡逃走幾乎難如登天。
至於冬天,逃出去也沒用,周圍都是荒原,零下幾十度,沒有人能夠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