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爾要塞是日軍最早建立的要塞之一,從1934年6月開始修建,一直到1937年年末才完工。歷時三年半左右,整個要塞佔地面積約為21平方公里,是除了東寧要塞之外,最大的一座要塞。
這個要塞和阿爾山要塞有很大的不同。阿爾山要塞是修建在阿爾山城區外的山上,利用阿爾山的地勢修建而成。而海拉爾要塞則直接修建在了海拉爾城市之中。
由於海拉爾城區西、北、東三面地形突起,北部的敖包山是市區的制高點,日軍充分利用這一地形優勢,在城市四周高地建立了五個主陣地和四個輔助陣地。
整個要塞結構分為地上和地下兩層,地下結構位於海拉爾城地下12米到17米的位置。海拉爾要塞的地下結構採用的是掘進式建成,內部構造極為複雜。地下各種工事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地下通道總長約四公里左右,各類用房五十多間,全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如果光聽地下的規模,可能覺得這個規模還不如阿爾山要塞。不過,這只是海拉爾要塞地下的規模,地面之上還有各種防禦工事。地上部分有三十多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明暗堡和頂蓋工事。除此之外,還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掩蔽部及觀察所、指揮所,以及迫擊炮、火炮陣地和防坦克壕等。
這些明暗堡壘每一個都是小型的要塞,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機槍碉堡或者是一個建築,而是一個建築群。這些建築群還連線著地下要塞的出入口。日軍可以隨時透過地下要塞向這些明暗堡壘派遣援軍增援,這樣可以保證地面明暗堡壘被攻陷之後,日軍隨時都可以派兵奪回來。
除此之外,在地下要塞之中,日軍還囤積著大量的軍事物資,各種糧食炮彈足夠日軍在這個要塞堅守兩年之久。
海拉爾要塞最為臭名昭著的就是修建這個要塞時,日軍用了13萬的勞工。這些勞工大部分都是日軍從華夏各個地方騙來的農民,還有一些戰俘,總共有13萬人左右。這13萬人之中,有接近一半沒有熬到要塞修建完成,因為高強度的工作和惡劣的工作環境而死亡。活下來的這些勞工,也並沒有能夠倖存。這些勞工在海拉爾要塞修建完成之後,日軍為了防止要塞的佈局被人知道,將這些勞工集體槍斃,也就是後世發現的海拉爾萬人坑。
日軍為了防止這些勞工逃跑,用鐵絲將這些勞工綁在一起,甚至將他們的肩胛骨串在一起,然後進行集體槍決。屍體堆積如山,日軍挖掘的長150餘米、寬80多米,比一個現代足球場還要大的坑都沒能將這些屍體掩蓋住。
而駐紮在這裡的日軍第八十混成旅團,整個旅團一共有五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大隊和一個輜重大隊組成,一共八千餘人。
第八十混成旅團指揮部,原田信夫正在指揮部之中喝著小酒唱著歌。從海拉爾要塞修成之後,他就率領部隊進駐這裡。一開始還在防範著蘇軍的入侵,每天都處於高度戒備之中。但是隨著《蘇日中立條約》的簽訂,加上蘇軍被德國入侵之後,這種警戒心理也逐漸放鬆。特別是蘇軍在海拉爾附近的部隊只剩下一個第十七集團軍之後,原田信夫算是徹底放飛自我。
原本原田信夫有幾次機會可以升遷擔任乙種師團的師團長,但都被原田信夫拒絕。
“報告,旅團長閣下,關東軍司令部急電!”
就在原田信夫喝完酒,準備今晚去找城內自己新娶的蘇聯女人時,一名參謀急匆匆地來到了原田信夫面前。
“司令部急電?”
原田信夫不由得一慌。一般司令部給第八十混成旅團發電,要麼是確認海拉爾要塞情況,要麼就是有大人物要來檢查海拉爾要塞,讓他提前準備,從未有過急電。
“哈衣!”
“蘇軍要打過來了?”
原田信夫一邊接過信件一邊詢問道。在原田信夫看來,只有蘇軍要打過來了,司令部才會發急電。
“不是,是命令我們立刻南下,增援第一師團!”
“納尼?”
聽見參謀的話,原田信夫一頭霧水,顯然想不到支援第一師團和他的第八十混成旅團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