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確實非常差,御家人制度直接葬送源氏嫡流的血脈傳承,究其根本是因為右大將殿草創鎌倉幕府時間太短準備不足,幕府初建尚沒有武家法度作為武士的行為準則,這就意味著無法可依可以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的行動,怎麼做都沒有合法與否的問題。”
“那麼《御成敗式目》建立以後呢?”
“那時候源氏嫡流已經絕嗣了,絕嗣的原因就是缺少成熟的武家法度,《御成敗式目》也並非優秀的法度,只是三百多年前一次權宜之舉。”
鎌倉幕府成立時是沒有成文法存在的,而是用武家社會形成的樸素実踐道德的“道理”以及先例來做評判,就是說兩家爭論土地訴訟就看誰說的比較有道理,一旦判罰成功就把這個例子當作前例為以後的土地訴訟做一個標杆。
承久之亂以來,鎌倉幕府的勢力擴充套件到西國九州等地,北條家把各地的地頭職務分派給關東立功的御家人,這就使得御家人與朝廷公卿的莊園名主,以及當地國人小領主之間的土地糾紛越來越多,而且鎌倉幕府自成立到訂立《御成敗式目》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這幾十年裡積累出龐大的“先例道理”,許多判罰還是前後矛盾互相意見相左的。
建立《御成敗式目》並在其後的歲月裡規定嫡長子繼承製,無不說明鎌倉幕府正在從野蠻向文明轉化,阻擋繼續轉化的唯一障礙反而變成鎌倉幕府和北條得宗家本身,足利尊氏的出現是對即將崩壞的御家人體系進行新的洗牌,《建武式目》是對武家法度的進一步革新,直到戰國時代各武家在幕府法度的基礎上作出追加,相對而言體系最嚴密的就是他們上総足利家。
足利珍王丸很聰明的發現漏洞,追問道:“鎌倉前期缺少武家法度因而大亂迭起,可是鎌倉後期有法度不是一樣很混亂嗎?”
南光坊天海說道:“鎌倉後期大亂頻起的原因,主要是御家人體系的最強者北條得宗家企圖獨霸幕府,對諸如安達氏這樣的御家人進行打壓,另外就是那兩場蒙古入侵的戰事雖然勉強勝利,戰爭打完讓讓自發抵抗入侵的御家人瀕臨破產,許多御家人一路傾家蕩產到鎌倉幕府請求戰後恩賞,可是他們多數沒有得到任何東西,地頭早就被分的一乾二淨,沒有領地新封就意味著賞罰不均。”
足利珍王丸眨眨眼睛恍然大悟道:“噢!我明白了,御恩奉公體系被破壞了,所以北條家就被推翻了嗎?”
南光坊天海搖搖頭:“沒那麼簡單,京都大番役與鎌倉大番役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裡面許多奸商充當非常不光彩的角色,趁著御家人負擔大番役就低價買入御家人手裡的糧食,到京都或者鎌倉再高價售賣出去,開設土倉售賣高利貸套取負擔大番役期間御家人的家底。
鎌倉幕府的大番役制度非常不好,御家人在負擔大番役期間沒有收入只有吃老本,沒錢就借高利貸還不上就賣自家用血汗拼來的領地,鬧到後期許多御家人破產一發騷動,鎌倉幕府的解決方法是下達德政令。
企圖用政令的手段強制終止一切放貸行為,土倉商人不敢放貸卻不意味著御家人不用取消大番役的份額,當他們在京都和鎌倉發現又沒錢的時候,商人擔心借錢給御家人挺過難關之後,找幕府求一份德政令把債務免除讓他們血本無歸,因此在鎌倉後期借不到錢還必須負擔大番役的武士發生許多人間悲劇的慘事。”
足利珍王丸若有所悟:“天海大師的意思應該是御家人制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只是沒有法度約束以及缺乏成熟的幕政體系嗎?”
“幕政體系為前人創設,非是好壞兩分而在於的健全之差別,鎌倉幕府壞在抵制朝廷律令制度成熟的體系,盲目地拒絕模仿朝廷的律令成文法,沒有法度約束的御家人犯上作亂滅絕右大將嫡流一脈,缺少幕政體系自我完善與修復功能。
讓幕府對鑽空子的奸商、怨氣沖天的御家人、被排斥在外的非御家人以及敵對幕府的惡黨越發的無力對抗,所以鎌倉幕府覆滅了,這不是御家人制度的錯誤,沒有御家人制度也就沒有當今的足利將軍家。”南光坊天海站起來合什一禮,一個瀟灑的轉身而去。
Ps:鞠躬感謝書友小紫慕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