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是他沒有選擇盲目的在外設定新居城的原因,越後這塊領地的經營他比誰都上心,吉良義時計劃是要逐步把越後家臣團轉封出去,完成越後的完全直領化,同時又能透過譜代家臣的轉封將吉良家的基本盤越做越大,從一國半便成五個領國,到那一刻他才是真正的大大名。
就像大內家極盛時代有七個守護職,但實際上大內家的核心基盤還是周防、長門兩國。尼子家的“陰陽一太守”的情況也差不多,號稱掌控半個西國其實他家的核心地區還是出雲、石見那兩國之地,其他的都是僕從軍而已,北條家現在這麼大的地盤核心地區還是伊豆、相模兩國。
而武田家的核心基盤則是甲斐以及諏訪、佐久兩郡,這兩郡就像兩支翅膀保護著甲斐的兩翼,又像兩隻巨大的拳頭可以伸出去右鉤拳打上野,左勾拳打飛騨,如今失去右邊這支翅膀和拳頭,武田家已經淪為半殘,再失去一支翅膀和拳頭就真的毫無還手之力。
甲相駿三國同盟裡最的最好的其實是今川家。今川義元的耐心和手段都異乎尋常的強,能按捺住性子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吞併三河國。透過十年的時間改變新一代武士的想法,用嚴格的武家法度和賞罰分明樹立威望。
又透過動之以情誘之以利等手段拉攏三河國人成為心腹,逐步見三河國的部分轉化為自己的基本盤,同時又趁此機會逐步消滅遠江國人中的刺頭,把最後的危險扼殺在襁褓之中,只可惜這一切本領再強都毀在桶狹間裡。
吉良義時又爽約了,剛回到越後就面臨積壓半年之久的政務,整天忙的腳不沾地恨不得會分身術製造十幾個分身幫忙處理政務,從天一亮到天擦黑不斷的有奉行官來找他商量政務,每天大小會議開個不停,看不完的資料寫不完的文書,籤不完的花押整個人都要崩潰掉。
最後逼急了他就裝病,把不重要的政務全部推給奉行官處理,並定下單筆款項低於兩千貫的文書不用拿給他看,以後他只會批覆兩千貫以上的文書,並規定以後的各項政務先在奉行眾內部會上做出初步的定奪再拿給他來做批覆。
但是有些事情總是躲不掉的,細川藤孝就拿著一疊秋收的文書給他看,一邊讓他看還一邊解說道:“今年的年景非常不好,先是經歷持續數個月的乾旱,對水稻的生長帶來極大的不利,隨後的夏季又是不斷的暴雨侵襲,直到入秋前再有所好轉,全年越後的石高收益因為這場大災而減少六十萬石,實際石高收益只有兩百二十三萬石。”
吉良義時無奈的接過文書,苦惱的說道:“受災這麼嚴重啊!不過出羽國似乎也受到不小的災害,領地糧食減產大約兩成,餘還特許調撥五萬石糧食作為最上家的糧食儲備,以應付來年春天青黃不接的艱難時期。”
“越後的問題到不大,在我等奉行眾及各郡同心眾、宿老鄉民的積極配合下,積極汲水灌溉田地所以損失也只有兩成左右。”細川藤孝搖搖頭苦笑道:“雖然很想多誇自己幾句,但今年的秋收形勢確實對我等非常不利。
上野國及信濃國的受災情況非常嚴重,兩國的整體損失在三成半至四成之間,其中上野南部及信濃中部地方被水害的影響很大,今年秋收糧食減少四成半左右,上野國的總收益為三十五萬石,信濃國為二十七萬石。”
“大凶作,饑饉!”吉良義時瞬間脫口而出兩個詞,這兩個詞就是大災荒和饑荒的意思,其實這種事情就像每年的地震和暴風雨一樣十分常見,幾乎每隔十年八年就要鬧一次饑荒,吉良義時下向越後這幾年,就碰上兩次大災荒,一次是暴風雨一次是旱災,而這則是第三次。
“是的!這是一場波及東國的巨大災荒,越中國的糧食受損情況較輕,損失只比往年的資料減少一成,但因為越中新川郡內的新田開發比較順利的緣故,越中的石高反而在今年秋天突破四十萬石,加賀國幾乎沒有受損,兩郡半的秋收統計約為二十萬石,出羽國缺乏置賜郡的資料,目前掌握的飽海郡、田川郡、村山郡、最上郡所轄石高三十二萬石。”
“越中的問題不大,入冬以後就迅速抽調農民去加賀,加賀這半國領地只有八萬人口外加一萬軍勢實在不利於保衛領地,儘快把剩下的七萬人丁落實到加賀。”吉良義時想一會兒,又打趣道:“那邊二十萬石頭糧食按照以前的吃法,足夠讓這十六萬人躺在加賀吃上大半年都沒問題,按照咱們越後的飲食方式再配點土豆玉米海產品和蔬菜,這些糧食吃個一年半綽綽有餘。”
細川藤孝聞之一笑,細細回想起來越後的變化確實驚人,往日裡一日兩餐頓頓白米飯醃蘿蔔味噌湯的生活過的單調而乏味,而今雞魚肉蛋蔬菜水果從不斷貨,每年的時令蔬菜多的驚人,菜色增多的巨大影響就是糧食吃的越來越少。
按照以前的演算法一人份扶持米年消耗大米一石七鬥五升,換算過來每天要吃七兩大米以及一些醃蘿蔔和味噌湯,單調的飲食習慣非常缺乏營養,而且最重要的這點吃食根本就吃不飽,並且在病態的食素觀念摧殘下,吃不飽吃不好身體瘦弱個子矮小就絲毫不奇怪了,另外這種膳食觀念還會產生殺人於無形的“腳氣病”。
現在有肉有菜還有壓榨的豆油以及動物油脂,一日兩餐改成一日三餐,一個平民按照吃飽算一天也就吃七兩米飯,有些閒錢的到外邊吃雞蛋麵則更省事的連米飯都省掉不用吃,海邊的漁民一日三餐裡少不得魚類,吃的米飯則更少一些。
吉良義時思考良久,覺得這是個改善北陸道各國糧食種植習慣的好機會,便緩緩地說道:“越中、加賀兩國的小麥的普及率還要提升上去,一些不適宜種植稻米的平原、山區不要盲目的追求稻米的種植,可以嘗試著多種小麥到是會有不錯的效果,另外餘還從大明國引進小米可以推廣到山區作為輪作配置,小米、小麥二期作也是很不錯的,再輔以幾種蔬菜種植即便沒有肉類禽蛋的支援,便可以解決北陸道的糧食問題。”
“臣下明白!”細川藤孝躬身退下。(未完待續。。
ps: 感謝書友雕兒、對秋眠的打賞,同時祝賀對秋眠成為本書第五位舵主,烏梅在此對兩位的支援表示真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