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家棟樑筆趣閣> 第264章 浪岡家的青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4章 浪岡家的青年 (1 / 2)

“果然如此!”中條藤資嘆了口氣,能說三浦黨、秩父黨為臣者本分的也只有用這個名義了,無論越後國主,還是關東管領都不過是足利家的家臣,他們一群陪臣服從足利家的御一門也是理所應當的。

“本家要在這裡宣佈,凡越後國人過去如何既往不咎,從今rì起必須遵守我吉良法度!至於本莊繁長與黑川盛実,減封至一千石閉門思過,什麼時候想明白,什麼時候再來chūnrì山城。”吉良義時一揮手,讓北條高廣帶著兩個人下去做單獨交流。

“武衛殿!您不能這樣!減封是絕對不可以的啊啊……”黑川盛実還在掙扎,本莊繁長更是仰著腦袋大呼:“憑什麼減封我們?誰都不能減封!就算你是武衛殿也不能!”

本莊家領地有一萬五千石,尤其在下越靠近出羽的大片山區都是他家的地盤,被吉良義時金口玉言一下砍掉只剩下一千石,也就是說只有本莊城附近的一點農田,黑川盛実稍微差點但也有一萬兩千石領地,也被砍的只剩下一千石,這麼狠的懲罰不禁讓下越的國人冒冷汗。

“押下去!”渡邊搞綱也怒了,立刻上來幾個吉良家武士架著兩人走出去。

北條高廣衝吉良義時一躬身也跟著退下,他這次來下越肩負著說服兩個叛臣的重任,他清楚這位武衛殿在擔心什麼,長尾景虎突然發病讓越後的情形很不好,在這個節骨眼上更應該宜靜不宜動。

讓他這個參與叛亂又降服的人出面,能最大程度打擊本莊繁長與黑川盛実的信心,有什麼能比共犯更瞭解他們的想法?當然他也不是孤身一人,本多時正就笑吟吟的跟著他一起走出去。

“好了!不說這個,說說賞功吧!這次中條越前殿、小國主水、金津新兵衛尉殿居功至偉!此一番功就給三位共同分享了!”

一番功給此三位越後國人分享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中條藤資雖然出力甚大,但損失並不厲害,小國賴久、金津義舊在本莊城合戰中各自損失上百人,所以三人功勞相同也沒有什麼意義。

一番功的獎賞是永樂錢五千貫,大米五千石,豆油一百石,繳獲的鎧甲武器取一半分給三家,這個賞格絕對高的嚇人,可以說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土地知行增封,中條藤資對此表示疑問。

“知行增封?呵呵……”吉良義時笑了,吉良家的武士也都跟著笑了,吉良家就不流行土地增封這一說,吉良家上千名武士沒有一個有土地知行,全部領著吉良義時給予的俸祿,這個規矩自然被帶到越後來。

“錢糧總是好的,但總是不如土地拿到手裡踏實呀!我藤資還是覺得土地知行增封更好一些。”雖然越後其他國人插不上嘴,但還是滿懷期待的看著他。

“土地知行?呵呵!”吉良義時笑了笑,對渡邊高綱吩咐道:“高綱告訴他,我吉良家足輕大將的年俸如何?你的年俸又如何?”

“是!”渡邊高綱一躬身,站起來挺胸抬頭驕傲的說道:“我吉良家足輕大將年俸一百五十貫永樂錢,其中錢糧對半,正常情況是支付八十貫永樂錢,兩百一十石大米,另外還可以獲得四斗食鹽,六石蔬菜,一百五十枚禽蛋以及一石水產,而且我吉良家的武士不用養家臣,不用負擔軍役養兵存糧,生活絕對比三千石知行的豪族過的更自在!”

“永樂錢,糧食,食鹽,蔬菜,禽蛋,水產?這這……都是什麼啊?我從沒聽說過這麼奇怪的俸祿,簡直簡直……”中條藤資張口結舌,下越的國人也愣住,這哪是武家的生活,簡直比守護大名過的還瀟灑,又給錢又給糧還給一堆想都沒想過的東西,仔細算算確實比三千石的豪族過的更好。

“我高綱的年俸是三百貫,每年可以領到一百五十貫永樂錢,四百五十石大米,七斗食鹽,十三石蔬菜,三百枚禽蛋以及三石水產!”

渡邊高綱還是留了一手,因為吉良家正在搞牧場大規模養殖,他家的混小子源五郎頓頓能吃到豬肉,每天還有一碗豬骨湯喝,沒幾個月個頭就躥了一截,當然這是個秘密不能讓這些下越國人知道,在這個時代食肉還是一個禁忌。

“這……實在是太厲害了!如果我們也這樣呢?”大為震驚的下越國人不禁心神搖曳。

下越揚北眾裡滿打滿算石高超過六千石的也就那麼幾家,除去那幾個大號武家之外,絕大部分豪族總石高都在三千石以下,就等於說自己拼死拼活奮鬥幾代人熬出來的一點家底,還不如吉良家一個足輕大將過的好,看他們的樣子也就是十幾年這差距實在太大。

sè部勝長的年紀在揚北眾裡算比較老的,年過六旬的老將也不怕別人說他怎麼樣,就厚顏問道:“但是我勝長還是有個問題,沒有土地的話,以後如何保證子孫也能繼承這份年俸?”

他手裡也有七千七百石領地,去掉一堆家臣的知行,手裡的直領也就只有三千八百五十石左右,以目前公六民四的年貢體系所能得到的糧食收益在兩千兩百石上下浮動,他自己家需要豢養三百名常備武裝,外加家臣團需要負擔的五百多名軍役,大概有八、九百人的樣子,戰爭緊急的時候可以視情況另外招募五六百名農兵,加起來也就有一千五百人的樣子。

包括中條藤資、本莊繁長等所有下越國人乃至整個越後,關東也都是如此,這種制度又叫做寄親寄子制度,這個制度是發源自鎌倉幕府時代的郎黨,強大的武家招攬一些血親或非血親的武士納入自己的麾下,兵役虛擬的親子關係中確立主從關係。

經過南北朝、嘉吉之亂、應仁之亂的洗禮,隨著守護大名逐漸向戰國大名轉變,大名領國制不斷變化,各路武家大名為確立穩定的政治體系而建立分國法,同時軍役制度也被進一步確立,於是寄親寄子制度就此建立。

如sè部勝長這等下越有力武家,都是擔任城主一職,在他配下領受數百石知行家臣則是寄親,更下一層的地侍只有一二十石知行就是寄子,至於基層的就是農兵,這也是rì本戰國典型的軍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