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常言道得好:五個手指頭尚且不是一般長短。可見普天下的人,雖然都是倆肩膀頂著一個腦袋,但若比起美醜善惡、高矮胖瘦、文武技藝,卻實在是有萬般差異,從不能一概而論。
人是如此,貓也一樣,譬如貓能捕鼠,那就好比是人會張口吃飯,是其與生俱來的本事,不足為奇。普天底下的家貓野貓,除了捕鼠爬樹,更是根據其品相種類不同,也自是有千支萬派的能為,哪能夠一模一樣。
所以有的貓擅能捕鼠鎮宅,有的貓則專門會些偷食摸雀之道,更有許多罕見罕聞的奇異能為,不在本回話下。本回單表在隋唐年間,秦王李世民率軍東徵西討,有一天他單騎探營,結果暴露了行蹤,遭遇大隊敵軍追殺,逃到了黃河邊上,眼看著走投無路,就要被生擒活捉了。但他是真龍天子,免不了有百靈相護,正在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就見黃河裡有一隻形如葫蘆的大花貓,隨波逐流起起浮浮,從上游漂了下來。
秦王李世民情急之下落到水裡,兩手揪住了貓尾巴,掙紮著游到了對岸,終於擺脫了敵兵的追擊。事後連他自己都覺奇怪,世上怎會有能渡河的貓,便以此事詢問部下。秦王駕前有個徐茂公,是個廣識方物的奇人,他先說此乃我主“吉人自有天相”,然後講起有種渡水葫蘆貓。
這種葫蘆貓,說是貓,其實不是貓,體形比常貓大出許多倍,應該是深山裡的一種貍貓,體態渾圓,尾長毛長,習性反常,能夠潛渡長江大河。在水裡靠著捉小魚小蝦為食,它可以七天七夜都不上岸。
靈州城裡的野貓們,在塔王寺古井裡吃了虧,倘若在平時也只好罷了,畢竟野貓沒辦法下水捉魚,可那深潭中的金鱗鼉魚是婆羅甘孜國的珍異生靈,吃了可以延年益壽。群貓嗅到了魚腥便再也按捺不住,打定主意要吃這兩條井底金鱗。
野貓們見那水中鼉魚厲害,真的是難以對付,群貓中為首的金玉奴最為精明多智,也不知它們是怎麼商量盤算的,竟出去找來了渡水葫蘆貓相助。
就見那葫蘆貓拖著笨拙的身軀,一搖一擺地來到水潭邊。它並沒有直接渡水,而是找了一塊極陰極濕的地方,用爪子撥開地上磚石。這井底下終年陰晦潮濕,養肥了許多蜈蚣、蜘蛛一類的毒蟲,紅黑斑斕,奇毒無比。它們發覺失了藏身所在,便紛紛遊走出來,對那隻胖大的渡水葫蘆貓亂鑽亂咬。
原來葫蘆貓皮糙肉厚,耐得住劇毒。它被蜈蚣、蠍子咬中,便開始從頭到尾虛腫起來。而那些毒蟲在吐毒之後則翻滾扭動著死在附近,看得躲在一旁的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髒兮兮的葫蘆貓全身受盡毒蜇,自己覺得差不多了,就哼哼嘰嘰地爬到潭邊,將它那條長得出奇的貓尾巴浸入水中。貓的威風全在尾巴上,登房上樹更是要憑著貓尾調風,以便掌握平衡。有的大戶人家養貓只作觀賞之用,並不需要它們捕鼠,為了防止它到處亂竄,便特意將貓尾裁去一截,那貓就會變得老實乖巧,再也翻不了天了。
渡水葫蘆貓的貓尾分作九節,按《貓譜》上來講,貓尾貴長,尾節貴短,就是說貓尾巴越長,而且擺動的頻率越高,這只貓就越敏捷,能夠捕鼠不倦。可葫蘆貓的這條大貓尾巴又粗又圓,是個貪懶貪睡之尾,沉到水裡就如同是條船舵一般。
水中那兩個金鱗老鼉,守著風雨鐘活得年頭久遠了,都是有些個道行在身的,等閑的漁網鈎餌自是不會放在它們眼裡,可忽然見那水中有條貓尾巴,都不知那究竟是個什麼物事,有些像水蛇,可顯得太過笨拙了些,若說是水草之類的,又為何有股奇異的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