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縣令知道了他們家中是經商的,幾人離開夏國出來遊歷,來到這裡。
趙景文對太平縣一陣誇讚,說這裡山明水秀,民風淳樸,這都是張縣令治理有方。然後又說,他們想在這裡常住,想在當地購置土地、修建房屋。作為回報,他們可以為當地鋪橋修路、開設學堂,當然,這些費用全由他們自己出,只要縣令大人能賣給他們一些土地,准許他們鋪橋修路、開設學堂即可。
有這等好事,縣令自然是樂意的。像這種帶著銀子來的人,縣令表示很歡迎。
“只是……”縣令有些遲疑,說道:“所有田地,都是有主之地。除非對方答應出讓,否則官府也不能強行徵收。”
趙景文笑道:“不一定是現有的田地,山林荒地也可以。我們可以將其開墾為良田。”
張縣令尋思著賣哪裡合適。這賣地所得,可是歸他縣衙所有。
太平縣很普通,沒有什麼特殊資源,全縣主要收入,就靠田稅和市稅。
所謂田稅,是按每家每戶的土地良田,計畝徵收賦稅。而市稅,則是對行商徵收入市稅和對坐商徵收店鋪稅。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稅種,不過田稅和市稅佔了主要部分。
他們要買地,還要在此經商,這樣一來,出售土地的錢有了,田稅有了,市稅也有了。何樂而不為。
趙景文又道:“今日出來匆忙,不知道要來拜訪縣令大人。改日在下好好準備一番,再來正式拜訪。”
張縣令聽出他的弦外之音,說道:“趙公子客氣啦!以後有的是機會。”
然後又問:“你們打算想要買多少土地?”
趙景文道:“我們初來乍到,對太平縣也不熟悉,不知貴縣可供開墾的荒地有多少?”
張縣令道:“少說也有百頃。”
一頃等於一百畝,百頃便是上萬畝。
趙景文問:“不知荒地價格,是多少?”
之前南宮幽、姜倫買的是良田,而且位置極好,所以是二百兩一畝。
張縣令道:“這個嘛,要看荒地的位置了。”
這些荒地不值錢。好的地方都被人佔了,這些荒地七零八落,散落在各處。
這時南宮幽終於開口,說道:“賣地所得,均為官府所有。如果張大人能再優惠一些,我們就全部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