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事實要比劉辯原本預想的局面好太多了。
靈帝的表現似乎證實了他真的只是因為董太后的反對才沒把劉辯立為太子。
十二月,平息荊州三郡叛亂的蓋勳回到了雒陽,論功被封為都鄉侯。
劉辯終於有機會詢問蓋勳是怎麼發掘出黃忠的。
原來,荊州刺史王睿不知兵,卻看不起武人,有輕蔑之舉,黃忠雖有斬將奪旗之能,但王睿不能用。
“臣自南陽過,南陽郡守羊興祖言,荊州不乏豪傑之士,可召之討賊。
於是,自南陽郡起,臣便以討虜校尉徵召士卒,從中選拔勇者為伍長、什長。
後至南郡江陵縣,見刺史,本欲以州府佐吏為軍官,奈何不盡人意。
此時,臣卻聽說有縣中小吏,門下督盜賊,頗有勇力,一試之下,方知其勇不可當。”
說到此處,蓋勳不禁感慨:“只因其出身低微,便棄其能而不用。天下郡縣,有此者不知凡幾!”
蓋勳大約是想到了涼州士人在關東士人處受到的歧視。
其實,劉辯差不多能聽出來,蓋勳稱呼南陽太守羊續的字,但提起王睿只道是荊州刺史。
蓋勳作為一個去荊州平叛之人,與地方官沒有利害關係,按理說不該如此態度分明。
只怕是因為王睿有輕慢之舉。
當然,這終究是一面之詞。
目前黃忠與黃蓋都被蓋勳留在了荊州為官,劉辯則想著,現在關羽和張飛都在當郎官,自己需不需要整一個光祿勳下三虎上將。
可若是萬一地方上的叛亂出現反覆,有猛將在,能更好平叛。
畢竟自己在雒陽,雖然對猛將也有需求,但更需求的是身邊數個守衛皇宮的軍隊的掌控權。
劉辯這邊還正糾結,結果幷州出事了。
幷州刺史張懿上書,匈奴休屠各部有異常之舉,因休屠各活躍在西河郡之北,張懿決定前往西河郡去了解休屠各異動的原因,並加以安撫。
於此同時,太原郡都尉丁原上書說幷州刺史張懿不聽勸告,未攜帶足夠的兵馬出發,休屠各部有反叛的風險,到時張懿危矣。
五日後,丁原再次上書,休屠各寇西河郡,攻殺幷州刺史張懿,西河郡守邢紀試圖救援,亦死於匈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