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劉辨三興漢室> 第369章 贈荀公達(4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9章 贈荀公達(4k) (4 / 4)

王粲走過幾處風景,直接坐在一片草地之上,茫然地發呆。也不知過了多久,他的頭頂的樹上忽然落下一隻鳥,嘰嘰喳喳的叫著,讓王粲回過神來。

王粲不知這鳥是在呼朋引伴還是隻為喚醒他,他覺得應該是後者吧?

不知為何,王粲又想到了荀攸,荀攸在離開之前,還在告訴自己順其自然的道理,可自己卻心浮氣躁辜負了荀攸的期許……

聽著鳥叫聲,王粲有感而發。

他身上未帶筆墨,想了想,竟脫去了外衫,蘸著旁邊池中之水,在身前的石板路上,洋洋灑灑地寫道——

日暮遊西園,冀寫憂思情。曲池揚素波,列樹敷丹榮。上有特棲鳥,懷春向我鳴。褰衽欲從之,路險不得徵。徘徊不能去,佇立望爾形。風飈揚塵起,白日忽巳冥。回身入空房,託夢通精誠。人慾天不違,何懼不合並?

上天是不會不明人心的,好友有心,還怕不能重逢嗎?

待王粲寫完最後一個字,此詩的開頭似乎已經消失了,但王粲並不在意,因為此詩已經印在他的心中。

此詩一出,王粲只覺原本淤塞的心胸忽然開闊了。

又在原地呆立片刻,王粲忽然反應過來,荀攸今日才出發,若此時讓人策馬將詩送去,想必能在今日日暮前追上荀攸。

說幹就幹,王粲當即行動起來,併為此詩題名——《遊園贈荀公達》。

夜晚,驛站,荀攸讀著手中之詩,心中頗為感慨。

漢家詩賦,又要出一巨匠了。

王粲寫下《遊園贈荀公達》後,彷彿被開啟了任督二脈。

先作《登樓賦》,一方面表達了對各處遭受天災的百姓的同情,希望天災儘快消失,另一方面則是在鼓舞世人,讚揚漢人不懼磨難的精神。

此賦中,王粲一改過去漢賦鋪張揚厲的傳統風格,語句簡潔明快。

太常蔡邕更是公開讚賞王粲《登樓賦》,一時間,不知有多少人開始嘗試模仿王粲的行文風格。

而因為風格的緣故,《登樓賦》一經流出,立刻同何顒的《扶風賦》一道廣為流傳,甚至還有超出。

雒陽左伯紙的價格原本已有回落之勢,卻又因此賦而再度上漲。

但凡雒陽士人,見面之後,總得唸叨兩句“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一月之後,王粲作《洛陽賦》。

此賦又與《登樓賦》不同,著重描寫雒陽盛況。

用詞華麗卻又有度,不至於讓人覺得浮躁,結合著王粲大氣的文風,和傳神的刻畫,將雒陽城在文字上呈現在旁人讀者的眼前。

就算沒到過雒陽城的人,見了此賦,也會在腦海中勾勒出雒陽的美景。

這是何等的生機勃勃。

此賦一出,同樣受到了追捧,雒陽城中售賣左伯紙的店家據說笑得根本合不攏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