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劉辨三興漢室> 第367章 雒陽紙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7章 雒陽紙貴 (2 / 2)

只是此言論的動機還有另一種解答——屯田阻礙了“民”行兼併之事嘛,當然利官不利民了。

拋開前朝的煩心事,劉辯來到了中宮。

蔡琰在成為皇后之後,除了她搬去了皇后專屬的宮殿之外,唐婉和董姮都維持現狀留在了中宮,並未搬去掖庭。

劉承與劉澤如今都還只會抓著劉辯的手指發笑。

兩人的臉已經長開了些,沒有剛出生時那麼醜了,劉辯看到他們,只覺得外朝的些許煩惱,丁點雜音完全不值得計較。

蔡琰對外界的聲音也是瞭解的,聰慧如她,當然不會刻意提起此事,反而與劉辯說起了劉承只要睜開眼,看到什麼都想抓的趣事,一時其樂融融。

扶風,趙融親自拜訪了何顒,這還是何顒來到扶風之後兩人第一次相見。

期間,不可避免地聊到了有關三輔屯田的輿論。

何顒聞言,登時拍案而起,怒斥道:“旁人不知內情人云亦云,但我在這時日已久,怎麼會不知道其中內情呢?屯田利於官,更利於民!只怕有心人為一己私利才妄加詬病!”

這話說到了趙融的心坎裡,他將眼前的炙羊肉嚥下,搭配著一口水酒,然後才訴苦道:“近些年這扶風屯田,箇中辛苦只有我們這些身處其中的才能明白。”

“伯求啊,你是不知道,當初最難的時候,我跟著皇甫公四處征戰,不過月餘時間,就瘦了十來斤。”

何顒看著趙融富態的身體,他雖然心底隱隱覺得這樣挺好,但明面上卻說道:“正是如此啊!”

想了想,何顒又說道:“此次扶風大雨,各處眾志成城,吏民一心,吾有意將此間事著賦一篇,彰顯此處民意,以正視聽。”

趙融聞言大喜,笑道:“以伯求的才能,此賦必能傳遍四海,為扶風正名!”

其後,何顒花費旬月時間,將心中本就有構思的內容寫下,親身經歷,有感而發,後幾經修改,遂成《扶風治水賦》,又名《扶風賦》。

賦中所記載的官吏及鄉間賢良帶著踴躍守衛家園的百姓們一同消除水災隱患,還記載著數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譬如三過家門而不入、夜以繼日廢寢忘食、輕傷不離溝渠……

這簡直太符合如今士人的對於政通人和的世界的想象了,雖然與古代聖王沒法比,扶風也不是井田,但人的高尚品德已經能夠從中彰顯出來了。

何顒已經消失在世人眼中兩年多了,如今他的賦一傳到雒陽,立刻引來了雒陽士人們的追捧。

甚至於雒陽最利於書寫的左伯紙為之一貴。

一月之後,一份詔書來到了扶風,宣佈了對何顒新的任命——議郎。

收到詔書後,何顒看著一臉目瞪口呆的鄭泰和周昂,微微一笑。

這段時間何顒的表現兩人皆看在眼中,對於何顒的嘗試,兩人本心是持支援態度的。雖說如今已經適應了在扶風的鄉間貧寒生活,但若是能回到以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們傻了才會拒絕。

鄭泰與周昂看著何顒發自內心的笑容,好似在說:辦法教給你們了,能不能用上就看你們的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