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離開後,劉辯命人請來盧植,同他商量了一陣。
之後,劉辯召見了侍中桓典。
在桓典離任羽林中郎將後,侍中作為皇帝的近臣,劉辯卻沒怎麼召見他,在考慮前往荊州和益州的人選時,不止一人向劉辯推薦他,包括他才見過的荀爽。
根據劉辯所蒐集到的資訊,桓典在被劉辯冷遇之後,每日上下衙,只在休沐日得休。平日裡常讀書,對當前的處境安之若素,從無怨言。
劉辯定下了以桓典去益州,為安西將軍。
在負責荊州的安南將軍人選上,劉辯望著北軍中候劉表的名字猶豫不決。
相比之下,荊州的情況要稍好一些,畢竟才有過一次血淋淋的教訓。
良久之後,劉辯還是拍板,定下了積極向他靠攏的劉表,為安南將軍。
劉表在三個新建的雜號將軍中聲望、年齡和資歷都是最低的,他要是做不出成績,也更容易換下來。
見完這三人之後,又處理了許久的奏書。
劉辯見天色將暗,重要的奏書都被他處理地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都是些小事,明日交給盧植讓依著尚書檯的建議代為處置也不是不行。
便生出了歇息之意。
“去常寧殿。”劉辯對著郭直吩咐道。
……
“貴人,聽說陛下又去唐貴人那裡了。”
正在挑燈看書的蔡琰聞言只稍稍皺了皺眉頭,道:“以後少打聽陛下的行蹤,這會招來禍患。”
說話的婢女委屈地應道:“貴人,奴婢沒去打聽,只是這宮裡面許多人見唐貴人得了陛下的寵愛,便想著過去巴結,這才傳到了奴婢的耳朵裡。”
她也在為蔡琰抱不平——“過去這些阿諛奉承之輩見貴人得陛下寵愛,便來見風使舵,而今陛下不過在唐貴人那裡連宿三日,他們便等不了了……”
蔡琰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內心卻稍有不同。
她在入宮前便明白了必然有這麼一日的到來,可真的身臨其境,她才感覺到與想象中的不同。
這是她此前從未有過的感覺,與她所受到的教育不同。
過去,劉辯並不會每日留宿中宮,也從來不會在一座宮殿連日留宿三日。
而且,蔡琰豈會不明白,留宿與留宿是不同的。
第四日,皇帝沒來中宮,蔡琰繼續看書,第五日午間才在婢女那裡聽說皇帝昨日晚間被何太后叫去陪著用晚膳了,后皇帝又回到了雲臺殿歇息。
下午,劉辯身邊近身侍奉的小黃門郭直忽然來了,恭敬地拜見蔡琰後才說明來意——皇帝今晚過來。
原本心頭莫名有些空落落的蔡琰忽的心跳加速,郭直告退後,蔡琰拿著書冊,卻再次進入了讀不進去的狀態。
她腦海中冒出了親自指揮宮女做些準備的念頭,剛放下書冊,她又趕緊將書拿了起來。
又在殿中來回踱步。
期間,萬年公主來訪,見到殿中忙碌的宮女們,好奇地問起,蔡琰一時卻不知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