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劉辨三興漢室> 第193章 未來的將才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3章 未來的將才們 (2 / 3)

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在外為官,侄子皇甫酈在內侍奉,不過這是家事。

而且皇甫酈以此時的選官制度,未來未必不可期。

與關羽不同,趙雲和張遼都是都是第一次來到涼州。

張遼出身雁門郡,直面塞外,他少年時正是鮮卑人在檀石槐的帶領下最興盛的時候,可以說張遼就是在鮮卑人年復一年的入侵中長大的。

趙雲在從軍時分別和烏桓人和鮮卑人交過手。

兩人都沒在北軍和西園軍中待過,一路上很有共同語言。

他們在涼州沒有故人,於是乎在皇甫嵩讓他們出軍營隨意看看之後,兩人便換上常服,結伴而行,四處閒逛。

這時節小麥已經收穫,大豆也已經種下。天氣轉熱,正處草木瘋長之時,田畝中不乏除草的農夫身影。

兩人走著走著,見到一老翁正在樹下休息,還有兩個孩童正在旁邊玩耍,遂上前攀談。

農夫是羌人,但打扮幾乎與漢人相同,若非漢話還有點不夠流暢,其自稱是漢人兩人都不會懷疑。

老翁對趙張二人並不懼怕,自雲他的兒子就在臨鄉當小吏,頗得上官賞識。

言談之中,趙雲問道:“老丈,這附近像你一樣漢話說的好的多嗎?”

老翁哈哈一笑:“我算是學的慢的,當初那些學得快的,還得了不少賞錢哩,我也就得了一次!但我悄悄告訴你們,那些學得快的,大多原本就會漢話,為了賞錢故意裝成不會……”

“你們別告訴旁人啊!”

張遼問道:“那老丈在學之前會漢話嗎?”

老翁帶著特有的淳樸和狡黠,但笑不語。

趙雲與張遼也心領神會。

其實目前活躍的東羌基本可以說沒有完全不懂漢話的,至於原因……這一切與當初段熲在涼州的十年德政脫不開關係。

畢竟高舉著的屠刀可是指路明燈。

兩人拜別老翁,路上,他們討論著,這個賺賞錢的漏洞說不定都是故意留下的。

行到一處村子,忽聽裡面十分熱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