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了4年多,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了6年,20億人捲入戰爭,傷亡9000萬人。
第三次世界大戰只打了42天,全球各國皆受戰爭波及,據不完全統計,傷亡已超過6億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戰後不斷攀升,每日因核輻射而死亡的人口不計其數。
曾經有科學家預測過,如果世界範圍內爆發核戰爭,會引起全球氣候劇烈變化。
當大規模使用核武器後,特別是對城市這樣的易燃目標使用核武器,會讓大量的煙和煤煙進入地球的大氣層,而這些煙塵微粒有相當一大部分直徑小於1微米,它們能在高空停留數天乃至一年以上,對來自太陽的可見光輻射有較強吸收力,而對地面向外的紅外光輻射的吸收力較弱,導致高層大氣升溫,地表溫度下降,産生了與溫室效應相反的作用,使地表呈現出如嚴寒冬天般的景觀,此稱為核冬天。
也有科學家認為,核冬天理論不夠準確,他們覺得嚴寒的氣溫會持續太久,20度的降溫只會持續幾小時,並且會在3個月後恢複到正常氣溫。
然而,在一切都沒有發生以前,大家都不知道事實到底會是怎樣。
科技文明因為戰爭而不斷發展,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人類自我毀滅的一戰,短短的52天,其造成的傷害已超過一戰和二戰的總和。但是,戰後才是災難真正來臨之時。
如科學家預想那樣,核灰塵進入高空,遮擋住陽光,全球只剩下了一個季節,冬天。然而,這個冬天持續的時間遠比科學家們預測的要更長,有太多意想不到因素他們沒有考慮到。
天空中灰濛濛一片片,夜晚再也看不到繁星,無數農作物壞死,無數森林枯萎,風沙席捲東西兩片大陸,整個世界從五彩斑斕變成了灰色。
水源受到汙染,疾病開始蔓延,天空中偶會下起雨水和冰雹,但雨水再也滋養不了花草樹木,它們灑在綠葉上甚至能夠腐化綠葉。人們淋雨後,面板上會起紅疹,嚴重者還會感到呼吸困難,休克,死亡……
雨水中的酸度太高,那是大氣層在“排毒”。整個大氣層受到嚴重傷害,世界範圍內的化工廠被摧毀後,各種有害氣體飄上天空,那些氣體比氟利昂對大氣層的危害還要更大,它們停留在大氣層中將會百年也不得散去。
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開始擴大,而地球其它板塊上空的臭氧層也出現了一個個“小洞”,雖然它們現在還很小,但是它們如同是紙片中央的火苗,極快的向周圍擴散著。
沒有了臭氧層的保護,強烈的紫外線穿過核灰塵,照射到地面。植物、微生物難以生存,而患上面板癌和白內障的人們越來越多,最終,大家都躲在了家裡不敢出門。
外界已經成了“水深火熱”,暴露在天空底下的人們分明感到寒冷,那風沙刺的面板發疼,但人們體內又會感到炙熱,一種無法抑制的炙熱,冷水無法降溫,只有在厚厚的棉衣內再穿上一層薄薄的防輻射衣才會感到好受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