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好,做你們的上官,我李錦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然而今日,我們這些曾經的大順軍老兵,便要和你們這些潼關的軍戶們背靠著背,一起並肩作戰了,諸位漢家兒郎,隨本候一起奪下南北東三座城門!”
李錦並不擔心他們的談話會貽誤戰機,畢竟潼關對清軍來說已經成為絕地,四面都已被明軍和義軍佔領,三面城牆的守軍就算是要逃跑,也根本無處可去。
三面守軍的瞳孔都在放大,人心惶惶,他們看到城下黑壓壓的全是敵人,分別有李錦、張之猷、李繼宗帶頭,向著三面城門如潮水般湧來,浪潮中不乏像袁小虎這樣的孩子,還有鬢髮斑白的老人。
剩下的戰鬥根本談不上精彩,守軍再無鬥志,幾乎一觸即潰,而且他們就算想打,每個城牆上都只有數百守軍,可城中數萬老少爺們組成的浪潮,肯定會把他們拍在沙灘上的,還有李錦的兩千鐵甲精銳作為戰鬥核心,這場仗根本毫無懸念。
三面城牆也頃刻被攻下,守軍大部分都選擇了投降,李錦這次並沒有把俘虜統統殺掉,剛剛那麼做,只是為了震懾剩下的守軍而已。
接下來,他又命令各部在城中巡視,肅清躲藏著的殘敵,可是剩下的散兵遊勇根本無處可藏,他們跑到哪裡就會死到哪裡,到處都是想要把他們撕碎了的潼關軍戶們,而且無論男女老幼,大明潼關百姓,幾乎係數參戰。
這一戰,出現在了後世的評書之中,成了多少漢家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那潼關的許多房簷的上面,院牆的另一頭,木門的背後,到處都有著能夠把守軍打個半死不活的悶棍,讓清軍殘卒如過街老鼠一般,根本無處遁形。關中男女老少,曾經的生死敵人,秦軍與大順軍在這一日肩並肩,背靠背,一同攘外,至當日午時之前,潼關的守軍自漢軍襄紅旗梅勒章京佟透以下,2000人,便全軍覆沒了。
在李錦突襲攻佔潼關之時,各地的捷報也是頻頻傳來。
山西的傅青主也已經率領25000義軍接連佔領了河津縣,以及河津縣以西的黃河渡口龍門渡,還有龍門渡以西的陝西韓城縣。
劉體純也繞過西安圍城抵達了陝北,在佔領了延安府以後又一路向北吸收了陝西的義軍王永強、王永鎮及接受了這些義軍所佔的延川縣和清澗縣,又與義軍合兵拿下了綏德州吳堡縣並控制了吳堡川口黃河渡口的東岸。
劉體純不但佔領了陝北,他的隊伍也從最初的一萬人在合併了各路義軍後增加到了近18萬人馬。
馬三與劉體純等人的迅速壯大,依靠的就是大明的日月旗。
而此次陝西、山西的農民大起義波及到了陝西的十個府——肅州府、蘭州府、寧夏府、平涼府、鳳翔府、臨洮府、延安府、西安府、商州府、漢中府。以及山西的五個府——大同府、太原府、汾州府、平陽府、潞安府,而且絕大多數的起義軍都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
那麼有明軍正規軍在的地方,自然就會像一塊巨大的磁石一樣,吸引著西北大起義中的十五個府數十萬義軍的加入。所以陝北的劉體純與山西的馬三能迅速擴大幾十倍的隊伍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