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想起了當初他在州牧府發出的南征文書上,沒有看到自家名字時,匆匆跑到劉璋處,向劉璋請命隨軍南征,劉璋說是南中之地,高山險峻,水急勢猛,少有平原可以躍馬馳騁,所以沒有將他加到南征的名單中。
當然這個問題沒能阻擋張任報效劉璋的拳拳之心,他當時揚言願為一名步卒,隨劉璋南下征討叟夷,為劉璋前驅,攻城拔寨,死不旋踵。
但他的明公還是拒絕了,叮囑他說,高沛在巴郡江州駐守,楊懷往白水關去抵禦張魯,成都沒有知名的大將,明公考慮到需要一名武勇沉穩之人,留守成都外的軍營,所以需要他留下來,看護一下成都城外東州兵和蜀兵的軍營,同主簿兼中領軍黃權,以及新任的郡尉嚴顏一起,把守好成都城外的大軍,不要生出什麼事情來。
劉璋沒有直接下一道命令,而是言語殷殷勸說他留在成都,張任自然不好反駁,於是留在了成都。
張任看了看天空,遠處的太陽將要落下,往西山溜下了不少,晚霞揮動著絢麗的紗巾,低下頭,在夕陽的照耀下,遍地枯黃的小草都鍍上了一片金黃色。
是時候該回去了,趁著休沐出來遊獵的張任如是想到。
張任揮手召集陪同他遊獵的十來名騎士,騎士們見到張任發出的訊息,督促著坐下的馬匹,很快聚攏到了張任的身邊。
等到一眾騎士聚齊,張任駕著越隙,在騎士們的簇擁下,向著成都城外、大軍屯駐的軍營行去。
在直道上向著軍營奔去的張任,和一眾騎士迎面對上,當張任看清了對方了旗幟後,他指揮著手下的騎士讓到路邊,先讓對方透過。
靜候在路旁的張任,打量著面前這隊來自州牧府的騎士,如鷹隼般的目光鎖定了州牧府騎士簇擁著那名貴公子,他思索著是州牧府的何人出外遊獵,須臾後,他大概猜到了這名貴公子的身份,當是州牧府的三公子劉瑁。
對於劉瑁這位三公子,他是聽過一些關於劉瑁的傳聞,劉瑁在劉焉過世後不久,飲酒無度,招歌觀舞,一點都沒有為人子的孝心,更是刻薄虐待下人,杖殺了府裡一名做事多年的老婢女,為此還和他的明公發生了衝突。
為子不孝,為主不仁,這樣的貨色,讓張任尤為不喜,同時他有些慶幸,幸好別駕王商和中郎將趙韙有識人之明,沒有去顧忌長幼的順序,擁立了他的明公劉璋出任益州牧,不然他這樣的寒門,怎麼都不會有出頭的日子,哪能像現在一樣,由一介書吏,一躍登上校尉的位置,都統劉璋帳下的精騎。
被騎士簇擁著的劉瑁,也注意到了路邊的張任,他思索了片刻,根據張任的服侍和旗幟,大概猜到了張任的身份。
是那位在巴郡梁平單騎出陣,以一當千的張任,他弟弟劉璋的忠犬。
劉瑁露出一絲厭惡的神色,但很快收了回來,繼續向前行去。
關於有些讀者大大談到的合章問題,這邊是編輯建議,前期不好合章,因為一章20幣和兩章各10幣,兩章10幣更容易讓人接受,後期的話就不用顧忌了,等後面這邊會合章發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