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隔閡
莒句他們一起從山裡走回村裡的時候,已經夕陽西下的時候了。
歐陽櫻梓驚喜的指著西邊天空中的火燒雲對劉雅蘇喊道:“雅蘇,快看,火燒雲哎!”
雖然郭峰對這種天象早已經司空見慣了,莒句也不太在意。但是,對於城裡長大的歐陽櫻梓和劉雅蘇來說,還是很驚喜的。劉雅蘇雖然以前也看見過火燒雲,但是,那早已經是小時候的事情了。所以,難得一見的火燒雲,劉雅蘇還是覺得很美,不住的拍照留念。
回到家裡,郭峰的媽媽很明顯看不慣城市裡的女孩子,對農村這裡也好奇,那裡也好奇的樣子。這種隔閡就自然的表現出來了。當然了,這種表現,尤其在劉雅蘇的身上就會明顯一些。所以,對於郭峰的這個女朋友,郭峰的媽媽雖然從未說過反對,但是,從骨子裡講,也從未贊成過。
媽媽的態度,郭峰當然明白,且能看得出來。但是,郭峰很為難。雖然郭峰生長在這裡,且將來也可能回到這裡,這並不代表郭峰會願意跟這裡的女孩子結婚一輩子,主要是缺少共同語言的一輩子。
娶村長的女兒過一輩子的傳統,早已經是過去式了。
對於劉雅蘇來說,何嘗不是另外一種隔閡呢。劉雅蘇從不否認郭峰媽媽對郭峰的好與愛,但是,時代變遷了。所謂的好和愛,更是前景的,更是博愛的。劉雅蘇從不否認有一些父母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對孩子並不太好,尤其是在多子和貧窮的年代裡,父母為了一家人的衣食生存,根本無暇照顧孩子。但是,這並不等於父母對孩子沒有愛。
改革開放之後,從農村流入城市的農村孩子大約有超過5億,5億啊,一個龐大的天文數字。這其中有一部分是透過升學考試,從農村進入城市。但是,更多的農村孩子流入到城市裡,可能更多的都是為了謀生活,打工。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農村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較低,他們不可能看到遙遠的未來,也無法為孩子去規劃一個前景和未來。所以,因此,農村的父母因為這個硬傷,可能在某些方面會耽誤了孩子的前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農村的父母可能因為受制於風俗習慣或者言傳身教的規矩,或者陋習,跟孩子的世界觀,或者生活方式產生了嚴重的隔閡。
作為日久生情,劉雅蘇雖然跟郭峰的時間並不是很久,但是,對於劉雅蘇來說,她對郭峰的感情,自己也不明白的,就猶如滔滔江水一樣無法阻止。但是,所謂日久生矛盾,那才是親人之間的關係。再親近的人,只要在一起時間久了,總是多多少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郭峰雖然不會,也不願意違背媽媽的意見,但是,對於愛情這件事。郭峰還是無法按照媽媽希望的那種冤枉去實現。
郭峰,也是作為一個從農村裡出來的孩子,雖然沒有像其他農村孩子這那世嫉俗。他覺得有那個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多學習點知識,或者多辛苦賺點錢,才是硬道理。
但是,在過去的農村父母的世界裡,會經常跟孩子說,多賺點錢,蓋房娶媳婦生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郭峰從大學開始,在城市裡久了他當然明白一個道理。其實,你骨子裡還是城市裡的農村人。不是洗乾淨了腳,住上了樓房,就以為你自己就是城市人了。有很多骨子裡的東西,是根深蒂固的。何況,你向前看看,城市裡永遠有那麼多你無法高攀的人,或者高不可攀的人。
走還是要走的,即便郭峰想留在大山裡,也絕對不是一時的衝動。至少不是現在這種狀態和情況。
雖然,郭峰的媽媽一直勸說,再住一天。但是,無論是因為歐陽櫻梓跟莒句的關係,或者是劉雅蘇的原因,郭峰自己也要回到城市裡。
可以跟發小喝醉,但是,終歸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圈子裡。這就是現實生存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