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點心,於春傑和馬應輝已經把這個專案的細節全部搞清楚了。
至於具體操作過程中,有哪些注意點,還得回去之後,再和相關人員細細商討。
倒不是說當領導的真有這麼愚蠢,只有夏臻才懂得這些。
關鍵是大家對接下來方針政策,不是太清楚。
而對夏臻而言,卻像是開卷考試,他懂得如何做,才能規避現階段還處於模湖階段的各項新政策。
說得直接一點,只有他才能瘋狂地打擦過球,還不至於引起上面的注意。
否則的話,不但他會有麻煩,還會連累好友的家人。
收拾好桌子,幾人重新坐下來。
於春傑把夏臻的那些話,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後,雙問了幾個他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
比如如何選擇菜農基地,農產品市場建在市中心好,還是離農民更近一點好?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哪些產業交給市裡來執行,哪些放權給地方區縣?哪些可以讓個人來操作?
這裡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稍一不慎,就會出事。
夏臻照著自已的理解,一一給予解答。
在他看來,那些跟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最好交給地方和集體來操作。
像市場這種需要全域性統籌的專案,則由市裡來負責。
其它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地方,可以交給個人去做,比如建築、批發和零售這些。
當然他的話也不是標準答桉,只是一個相對容易操作的方案,具體還得和地方一起商討,再決定如何分配。
於春傑點點頭,又向夏臻要了紙筆,把方案記下來。
夏臻說的不錯,回去之後,再找人一起把它細化。
馬應輝已經有了準備,就沒有幹這個,只是把夏臻叫到院子中沒人的地方,又商量了一些操作辦法。
他和於春傑不同,耿星河就在現場,主要工作還是交給他去做。
自已只須從他報上來的方案中,挑出一些需要市裡來乾的部分,再落實到具體單位身上。
至於私人部分,兒子和夏臻肯定早有準備,不必他去管。
“你打算什麼時候回滬市?”等一切談妥,馬應輝邊和夏臻回到屋裡,邊關心地問道。
如果他回得比自已履新早,就可以在家裡招待他一次。
畢竟滬市離姑蘇比較近,速度快一點的話,兩個小時就能到家了。
假如自已先到越州,那也可以在那邊安頓好後,和他一起單獨吃頓飯。
可惜夏臻年紀太小了,如果他已經大學畢業,就可以把他調過來給自已當秘書,絕對能幫自已很大的忙。
現在提前試探一下,並打好基礎,比到時再開口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