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夏臻就醒了過來。
聽到樓下廚房已經有聲音傳出,估計媽媽已經起來做早餐。
於是穿上新衣新褲,下了樓。
“鼕鼕,快去洗漱,然後來喝一碗糖水甜一甜——”看到兒子起來了,正在煮湯圓的祝琴在旁邊提醒了一句。
這是老家這邊大年初一都這樣的風俗。
大年初一起床後,先喝一杯糖水,代表一整年都甜甜蜜蜜,不必吃苦。
“好的,媽。”夏臻應道,又習慣地叫了一句。“新年快樂。”
說完,打了半杯熱水,又加了一半涼水,開始刷牙。
“你也新年快樂。”祝琴被兒子的話說的愣了一下,很快露出笑臉,跟著回道。
兒子真的長大懂事了,居然連這樣的祝福話都能隨口而出。
這時候大家見面,很少有人會相互這樣說,至少老家這邊沒有這個習慣。
說完,拿過暖水瓶,把早上剛煮開的水倒進一隻杯子裡。
灶邊並排放了四隻杯子,每隻杯子已經放好一勺白糖,等大家起床後,只要倒上開水就能喝了。
這時候鍋裡的水開了,她掀開蓋子,用鍋鏟攪到了一下湯圓,再重新蓋上。
湯圓包得有些大,必須滾幾次才能熟。
夏凝和李自強聽到廚房的動靜,也先後起來,走過來洗漱。
“縣城附近有搡年糕的地方嗎?”夏臻洗好臉後,端起杯子喝糖水,邊問媽媽。
印象中晚稻收割後,農村會把粳米泡在水中,等進入臘月,開始把泡好的米送到村裡的碾米廠,把米打成粉,再蒸熟後搡成年糕。
縣城一般都是直接花錢去買。
媽媽年前去買了二十斤年糕,今年早上在煮湯圓的時候,也切了一些放進去一起煮。
正月初一吃,代表年年高,也是好意頭。
“應該沒有吧!”祝琴不知道兒子為什麼問這個。“如果你想吃年糕,今年讓你舅舅家多泡一些粳米,到時多搡一些,送過來就好了。”
總的說來,這些東西還是農村比較方便。
湯圓和年糕很快熟了,祝琴盛了四碗,拿到外面讓大家吃。
又拿了一碟油豆腐燒肉和糟雞肉,放在桌上,讓大家鹹一鹹,用來去甜膩。
“今天有沒有客人過來?”坐下來一起吃早飯的時候,祝琴又問兒子。
正常情況下,家裡今天不會有客人過來,最多鄰居之間相互走一走。
如果兒子有朋友來做客,家裡就得提前準備一下。
“應該沒有。”夏臻搖搖頭。“大過年的,都有自已的事,沒必要來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