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下車的時候,常羅青和姜易周圍依舊圍了幾個人,相互之間說說笑笑,等出了出站口,常羅青對其他人抱歉道:“已經有同學來接了,就不和大家多聊了,咱們也相互留了名片,以後有時間常聯絡。”
姜易站在他身後也笑容燦爛的與眾人告別,車上師兄都說了,接下來由他安排,無需多事。
眾人也紛紛熱情的與姜易告別。
目送旅人四散,姜易長吁了一口氣,暗自感嘆地球上的名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
隨即,他把心靈高懸,感應著自己心頭波瀾盪漾的“心湖”。
姜易自從步入至誠知虛、坐忘無相的心靈境界後,就多番思考自己以後的所思所言所行,結合者兩個世界的千年、萬年的文明文化,本著多看多聽、多思多想、少言少語的行為準則,把自知之明、重科學、輕人慾、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念常掛心頭,再簡單一些,就只有四個字:真、善、靜、知。
真,真我,儘可能拋開惡念、雜念、慾念,保持心性心靈的純粹。
善,善良,儘可能在保全自身的情況下與人為善,不立危牆之下。
靜,靜心,靜念,靜身,為人靜,處事靜,真定而靜,道德清靜。
知,知言,知人,知慧,知學問,知道理,知行合一,萬物探知。
看著外界紛紛擾擾,感受著內心生機勃勃,姜易只覺得八個小時的旅途當真讓自己所得頗深,有種飢餓之後八分飽的熏熏然。
果然是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不過是小小一節車廂內的眾生相就有如此感受,那匯聚了萬千學子的大學中又該是何等的情緒繁華、心意混雜?大學裡又有何等濃郁的科學文化在等著自己去學習、研究、發掘?
常羅青感受不到別人的所思所想,只是發現姜易愈發的平和,明明一顆大光頭惹人發噱,可溫潤的氣質給人更多的感覺,就是這孩子是個知書達理的文人、清靜自然的道人,大德大智的僧人。
反正特麼越看越不像個大一新生。
感受到常羅青懷疑的目光,姜易收斂意念,降下心靈,七情六慾又籠罩而來,剎那間,他的理性四散,“人”氣迴歸,人味兒也變得十足,讓常羅青有種霧裡看花,結果蹦出一頭驢的“臥槽”感覺來。
姜易趕緊伸手直著二三十米外那個舉著“騾子”兩大字兒牌子的糙漢道:“師兄,那個人不會是來接你的吧。”
抬了抬眼睛,常羅青定睛一看,不由黑著臉大罵:“那就是個牲口,明明是個搞研究的,卻還是籃球隊的主力大前鋒;明明智商足夠高,可最喜歡展現出一幅憨厚呆傻的笑容來坑人。你看看那個牌子就知道他有多賤了!”
“哈哈……”姜易笑噴了,這羅師兄的朋友果然都是些奇葩,絕不是那些死讀書的書呆子能相比的,且更加有趣可愛。
許是聽見了常羅青的叫罵,那人不言不語,默默的轉過身背對著二人,然後又把那個大牌子轉了個方向,正對著常羅青,還探頭探腦的左右打量,就是不回頭,一副“你在哪裡呢,我為什麼找不到你”的模樣,看的姜易險些笑出了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