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得及想太多,趕著馬車就來了城西,商賈和店鋪較多的區域,對外收買汲水縣內雞鴨魚肉,對內偶爾還算鍾家宴請他人場所的福源樓,就在眼前。
門前冷冷清清,院子裡卻堆著不少用油紙包好的成捆貨物。
都是提前熏製好的臘貨。
等數量夠了,就運到汲水河那邊,轉售到漕河變賣。
來回就是十餘兩銀子的進賬,雖說每月不過來回兩次,但架不住這些年的生意越來越大,越來越紅火,以至於自家的老三鍾謙鞱,都想起了壟斷的法子。
怎麼說,鍾家在汲水縣上下到鄉村農社之類的,都有交情。
差的就是可靠的人手。
剛進去。
鍾謙鞍就看到門裡,自家三弟鍾謙鞱和妹夫王三才,在那說著什麼。
見到大哥過來,這兩個連忙起身:“大哥來了”還好奇的看了眼後邊:“怎麼石頭那小子,還有二哥沒過來”畢竟明個休沐日,今天都要一塊坐車回家去。
作為大哥,鍾謙鞍沒客氣的坐在旁邊的位置上給自己倒了碗茶水:“這兩天府城來了訊息,要求嚴查天聖教餘孽,石頭跟著捕快在那巡街。”喝了兩口潤潤嗓子,臉上也帶了幾分笑容:“老二那邊,還在孫家呢,等走的時候去接他就行。”
聽見這話,老三鍾謙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還是和孫家的那位紫姨,嘮嗑嘮家常去了吧”說著也是帶了幾分感激:“這兩年,那位紫姨沒少幫咱家呢!”
可不是咋地,都不像是幫不幫的,完全就是把他們自家人來扶持!
只要鍾家有什麼情況。
縣城上下,孫家都會先提前打個招呼,一路綠燈。
儘管有些事上,鍾家畢竟也有戶房和工房的關係,但沒奈何孫家經營縣城四五十年,什麼情況和交情都能拿捏在手裡,說出去的話,比他們還要管用。
尤其是之前小打小鬧的漕河生意,孫家竟然都是打了個招呼的事!
大家心裡都明白。
完全,算是靠了人家孫家,這位紫姨的光。
最受喜歡的老二鍾謙靬,能不過去感謝,順便陪著人家聊聊
每月每旬都會過去兩三趟的功夫,說是帶點家裡的尋常米麵和臘味,人家其實也不缺這點東西,就是年紀大了念及以前的情分,聊起來就當自己孩子。
其實現在外頭都已經有傳言,這老二鍾謙靬,快成了孫家乾兒子了!
當然具體如何。
老二鍾謙靬從沒和他們說起過,但隱約的確有那個意思。
主要是怕自家那位當孃的,畢竟每次談起孫家來,說什麼那位紫姨給的什麼好處,自家這位孃親的臉色就會稍有幾分怒容,哪怕沒說也是知道心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