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罪!教妹不善,讓她聽取許多坊裡邪言,竟滋擾陛前……”
李重福滿心無奈的入前叩拜請罪,並將李裹兒這番言辭緣由稍作解釋一番。
事情還要從不久前青海王慕容萬向朝廷為嗣子請婚一事說起,為了安撫吐谷渾遺民,李潼答應了青海王這一請求,並著令宗正揀選宗家適齡女子封為縣主、賜婚青海王家。
這本來也是一樁正常的事務,許多投靠大唐的蕃部君主都有與唐家宗室聯姻的待遇。諸如高昌王麴氏、鐵勒契苾氏等等。
藉著這一次整理宗家譜牒的機會,李重福也懇請宗正將自家這個不安分的妹子造籍於宗譜副冊,免得這娘子再常懷有悖人倫、大逆不道的思計。
之後不久,便發生了吐蕃贊普強佔西康的事情,坊間市裡對此多有熱議。民間的議論自然各種聲調都有,腦洞怎麼大就怎麼來。
這當中便有人覺得吐蕃贊普之所以這麼做,未必是要挑起與大唐的邊釁、挑戰大唐的權威,而是不滿於大唐有欠禮尚往來的禮數。
因為吐蕃奉送一位公主入唐,並將西康那麼大一片疆域作為封土,大唐卻並沒有相應的回禮表示,這在普通人家看來都讓人不能接受,更不要說一國之君。所以吐蕃贊普才做出抗議,但也只敢針對西康這塊陪嫁的疆土,卻不敢貿然侵犯大唐別的領地。
依照這種論調,只要大唐選送宗室之女賜婚和親,便能解決這一樁邊事困擾,並不需要真的大動干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有人能將大國爭霸的取捨生生套入家長裡短的糾紛中來。雖然這種論調只是少數,但恰恰又有腦筋不好的人去相信這種邏輯,於是便發生了眼下這一幕畫面。
畢竟如果這說法真的成立的話,那李裹兒倒還真的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唐雖然和親羈縻的事情做過不少,但還並沒有將嫡親公主許配蕃君的事情發生。而吐蕃贊普的身份與地位又不同於一般的胡酋君主,也不能隨便打發了。
當今聖人唯有一妹,且早已婚配,而苑中幾位公主俱年幼。更何況誰敢作此提議請求的話,聖人怕要跟他玩命,當然是玩他的命。
而李裹兒雖然已經附名宗籍、但至今仍是庶人、未得封命,可畢竟血脈身份不俗,可真要與吐蕃和親的話,的確是一個頗為恰當的選擇。
李潼當然不會有同吐蕃和親的打算,可在瞭解緣由之後,再見李裹兒那俏臉上滿滿的倔強與悲傷,心中居然生出了這麼做好像還不錯的想法。
贊普你要媳婦不要?能把你搞得家宅不安、雞犬不寧,甚至眾叛親離那種。你想要,老子現在就給你送去!
當然這想法也只是一時的噱念,別說大唐根本沒有同吐蕃和親的需求,就算是有,等個五十年,等到這女子年老色衰、還沒作死自己的情況下,再送往吐蕃。
對於李裹兒陡發神經,李潼也懶於回應,擺手示意英國公將人領走。看到李重福如今較之剛剛歸京時已經頗見滄桑的外表,李潼也不免感慨誰家攤了這麼一個活寶都不容易。歷史上他三叔攤了倆還能硬挺那麼多年,也算是命硬了。
收起這些噱念後,李潼也並沒有即刻歸宮休息,而是吩咐前往探望太皇太后。他奶奶雖然也有參家宴,但短坐片刻便以身體不適而起身離開,情緒有些不對,應該是有什麼心事鬱結於懷。
李潼接下來國務規劃,還有要仰重他奶奶之處,所以在諸宗親離席之後,便直往太皇太后寢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