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隆慶池南側的三原李學士府邸,無論所處地段還是宅邸規模都頗為醒目,哪怕在一干當朝新貴宅業之間都不見絀。
類似隆慶坊這樣位置與環境絕佳的坊區,已經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居住需求,同樣還擁有著頗為重要的社交價值。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許多人花費那麼大的代價與精力都希望入住此坊,所求當然不只是有瓦遮頭那麼簡單。
所以許多新進入坊的住戶們,也都熱衷於培養鄉鄰友誼。雖然三原李潼之名不聞於河洛,但能夠在如此貴坊坐擁豪宅,想來在此前的行臺中也是一號人物,所以還是有許多鄰居登門造訪。
只不過這一位李學士雖然家居鬧坊,但卻頗有幾分大隱於市的味道,其家風嚴謹、防範深刻,家人們幾乎不與坊中鄰居有任何交流。除了日常用物的採買,幾乎不見有什麼人事出入,那些鄰居們投帖拜訪,自然也都如石沉大海,不見回應。
家防嚴謹是好,可如此不近人情,則就難免會讓人感覺倨傲。入住坊中人家少有俗類,自然也都不免心高氣傲,既然不被理睬,索性對這一戶人家也是視而不見。
只不過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越來越多的坊民不免猜測那位三原李潼究竟何人,也由此生出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說那李潼是當今聖人文學之友、心腹侍臣,有的則說這李潼是行臺一位事邊要員,或在安西、或在安北。
這樣的說法還算正常,但有一些更加離奇的猜測則就顯得荒誕不經了。有的說當今聖人私底下有一支察奸除惡的秘衛、不為人知,那李潼正是這一支隊伍的頭目,為了保持身世、行跡秘密,所以其宅居才如此小心謹慎。
甚至有人說那李潼才色動人,其實是當今聖人入幕之賓、斷袖密友。又或者乾脆就沒有什麼李潼,這一處宅居就是當今聖人用來安置一些不方便接入宮中的女子所設的別業。
當然,這些太過離經叛道的猜測,也不過是二三親密之人私底下戲言內容,不敢隨便在外傳揚,言者偶發奇想,聞者也不過一笑置之。但究竟有沒有心腹奸惡者密錄言論而告密於銅匭,那就不得而知了。
說到底,終究還是這一戶人家給人的印象太過神秘,再加上所居過於顯赫,所以才引發各種各樣的猜想。
但這也不過閒來一場談資,武週一朝的妖氛濃厚與靖國時期的時局動盪剛剛過去不久,時流仍然不失敏感與謹慎,對於跟自己關係不大的隱秘之事,好奇或有,但也都少有尋根究底。
李潼這段時間處理軍政大事之餘,為了回一趟家也是挖空心思,倒是不知道坊中傳言裡他自己已經日了自己。
隨著左金吾衛重點巡檢視護坊居,隆慶坊外雖然仍是喧鬧不已,但坊中環境倒也恢復了清靜。除了坊中居護出出入入之外,已經少有閒人遊蕩於街曲之間。
李潼在田少安邸中稍作沐浴梳洗,換了一身綢絲錦文、看似低調但又不失騷氣的袍服後,便從側門離開了田少安的府邸,小巷中車行片刻,便進入了他乳母越國夫人鄭金的宅邸後園附近。
鄭金如今長居宮內、兢兢業業的擔任皇子皇女們的奶媽總教頭,所以這園宅也只是空居,只是安排了一些宮中舊人維持日常灑掃清理。
不過內謁者樂高今日奉命就邸賜給越國夫人一些張設器物,並下令封鎖了後園,待聽到後園外門響起五長三短的叩門聲後,樂高便親自入前開門,等到來人閃入門內,忙不迭說道:“聖、郎君,甬道已經砌成,可以直接歸邸。”
李潼拍拍小傢伙兒肩膀以示勉勵,然後便不失歡快的邁起步伐橫穿後園,很快來到東側小門,穿過小門後便是一道夾牆甬道,復行將近裡許,終於抵達了自家後門外。
“若教眼底無離恨……”
李潼靠在門邊,向內低聲唸誦道,不多久,內宅響起另一個回應聲:“不信人間有白頭!”
吱呀一聲,門從內裡被開啟,身著一襲翠裙的柳安子站在門內,一臉欣喜道:“郎主總算歸家了!”
一番周折後,總算回到了自家裡,李潼闊步入園,心情竟隱隱有些激動,但還是將心內急切按捺下來,揹著手緩步向內踱步而行,語氣平靜道:“娘子怎麼不來迎見?”
“娘子她、她……”
柳安子聽到這話,臉上淺露難色,視線瞥了一眼後門內側那一堆青磚,然後才入前小聲道:“娘子說,若不是見郎主送回信語尚見心思,便要著奴等砌了高牆,不給郎主再留一方便門戶……”
李潼聽到這話,麵皮不免一熱,片刻後則冷哼道:“這女子有些任性了,不體恤外事的辛苦,速著她內堂來見,小郎一併奉來。”
說完這話後,他便昂首直往內堂行去,見到堂中熟悉的素雅擺設,心內自有一份溫馨,駐足片刻後才又說道:“離家多日,音訊少傳。家中添丁大事竟都不能宅居守候,確是有愧家人,娘子居在何處,引我去見。”
柳安子跟隨在後,俏臉上不失尷尬糾結,只以目視東側寢居暖閣,李潼見狀後乾笑一聲,折身便往暖閣行去。
然而當他來到暖閣門外輕叩門扉,卻被發現門窗都被從內裡鎖死。唯有側門一名老宦者恭立門前,入前笑語道:“小郎午後便嬉鬧不眠,原是喜迎郎主今日歸家!”
李潼叩門不見回應,站在門前不無尷尬,得知小兒正居側廂,連忙舉步行入其中,闊步轉入屏後笑語道:“讓我瞧瞧我家長生奴!”
廂閣中自有乳母居近侍奉,聽到這話後便將嬰兒自帷幄中抱出,小心翼翼遞入李潼懷裡。一身奶氣的小傢伙兒頗顯壯碩,襁褓中踢蹬搖擺的手腳也頗為有力,乍入懷中雖然不像李道奴一泡童子尿歡迎老子,但那小拳頭卻揮舞掙扎著哭鬧起來。
“小兒弄聲洪亮,手腳有力,有勞你等侍員用心照料。此前憾身不能歸,仰諸惠利養護妻兒,稍後必有重賞相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