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後,行臺諸項大計都已經議定,且根據實際的情況進入實施階段。
民生方面以行臺戶部尚書李元素為領銜,除了行臺原本的行政結構之外,今年的考選又給行臺補充了一千多名新的才士人選,人員配給方面大顯從容,已經開始派入諸州縣,審定新籍、舊籍,劃分官屯與贈給民爵等諸事同時進行,務求要在來年春耕到來之前,使陝西道諸州縣正式進入新的行政節奏中來。
同時,新一年的開邊戶也已經徵集完畢,與行臺兵部尚書姚元崇一起北進、前往河套地區,籌備三受降城修築事宜。
隴南方面的駐軍,則以原潼關鎮將曹仁師為統帥,除了行臺中軍一路前往之外,嶺南巴中地區也招募健勇,以一萬唐軍為主力,並選募諸胡城傍僕從兩萬人,駐紮於松州都督府。
同時,諸邊戍卒也陸續抵達京畿周邊,成為長安新的衛戍力量。
今年行臺在軍事方面的調整力度也是極大的,除了南北兩項大計之外,原本的邊務體系也進行了不小的調整。
像是遠戍安西的三萬唐軍,其中一萬兵力回戍西州與伊州之間。此前安西一戰在王孝傑的率領之下挫敗了吐蕃的再一次進攻,西突厥王族阿史那俀子確定已經投靠了吐蕃,以突騎施為首的西突厥諸部只能更加緊密的團結在安西大都護府下,境域間短期內局勢尚算平穩。
儘管突騎施也已經被列作行臺未來將要軍事制裁的物件,但這一計劃短期內肯定是不會付諸實施。唐休璟久鎮西州,如今又接替王孝傑執掌安西大都護府,憑其豐富經驗以及安西駐軍的善用,制衡西域諸方問題不大。
安西駐軍抽調一萬返回西州,除了久戍勞苦之外,也是為了減緩一下後勤方面的壓力。隴右屯田在婁師德的管理之下雖然已經在逐步恢復,但仍不能完全滿足安西與隴右兩大戰略要地所需。
補給線延長千數里,後勤成本就會陡增倍餘。安西四鎮短期內並沒有大的戰事需求,反而是青海方面,需要防備勢力退縮到海西一線的論欽陵針對行臺駐軍隴南方面再作反撲、橫生波瀾。
將安西駐軍撤回一部分,也是為了保證隴右方面在戰略上的優勢壓制,不給敵國以可趁之機。
與此同時,隴右方面這一次回撤的力量同樣不少,甚至就連鎮守赤嶺海東前線的黑齒常之都返回蘭州休整,其原所防務一部分轉交給鎮守黃河九曲的薛訥,另一部分,則由重新返回隴右地區的郭知運等分別擔當。
婁師德除了原本的屯田事宜之外,也兼領了一部分黑齒常之原本的督軍使職。在河源軍等原本主力部隊經過充分的輪役休整後,針對隴右軍務的更新換血,便上升到了將帥級別。
甚至就連在長安混了大半年的郭元振,也參加了行臺這一次的邊才選募,得以前往鄯州擔任軍職。只要經過今冬的磨合併成效觀察,黑齒常之這個原本隴右大將,便可以調回長安了。
李潼準備將黑齒常之替換下來,倒也不是為了將其投閒置散。黑齒常之前後鎮守隴右十數年之久,的確是功勳卓著、有目共睹,但隴右作為行臺最重要的邊防地區之一,也的確是需要新鮮血液的補充,少壯將領們需要一個更大的磨練與展示空間。
而且,未來河北方面會不會爆發禍亂,又會以怎樣的形式爆發出來,也的確值得深憂防備。黑齒常之本就是出身東北的蕃將,垂拱年間也曾久鎮河朔、屢破吐蕃。
如果未來行臺大軍需要東出定亂,黑齒常之無疑就是當然之選。眼下在隴右以少壯戰將逐步取代黑齒常之,將之召回京畿,也是有備無患。
行臺今年畿內集軍演武的規模再次擴大,諸邊州回撥精悍戰卒三萬餘眾,諸州縣新一批的健兒徵募仍在進行,預期將要達到五萬數眾。
以這樣一個計劃核算,那麼在明年開春之前,行臺所聚甲力將會達到八萬餘眾。有了這樣的甲力規模,行臺才可以保證無懼任何變數的發生。
當然,如此大規模的甲伍調聚,也不可能全無影響。神都朝廷就幾次遣使來問,行臺如此盛聚甲伍,究竟是有什麼大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