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郭汜,飛熊,以及騎兵部隊被解放了出來,孫策周瑜撤離之後,戰場的形勢立刻開始變得分明瞭起來。
劉繇身死只是第一步。
隨著劉繇慘死之後,其麾下的部隊登時分崩離析,郭汜又帶著騎兵部隊幾個衝殺,劉繇所帶來的部隊便這般葬在了戰場之中。
而後,郭汜又將矛頭對準了劉表。
但有了劉繇的前車之鑑,劉表又如何會繼續留在戰場上等死?
卻是劉繇身死的那一刻,劉表已然帶軍撤退——隨行者,還有袁紹派來的郭圖。
此戰,張遼被人埋伏在先,當看到孫策與劉表先後撤走,又聽聞高順向自己彙報了下陷陣營的損失,簡單評估之後,張遼果斷放棄了追擊的想法。
本身就沒什麼優勢……
敵人還智計百出。
萬一追上去了,再中了個陷阱,恐怕張遼哭都沒地方哭去。
眼看著孫策劉表等人走遠,張遼立刻下達了收攏戰俘,清點物資並儘快撤回壽春的命令,之後,大軍開動。
大概正午時分,張遼等人又一次龜縮回了壽春城中,僅看那緊閉的城門便能知道,張遼這是準備在壽春城苟到死了……
這一幕,並未出乎周瑜的預料。
此戰過後,張遼無論是心理上,還是兵力上,都沒了繼續南下的資本,當然,“壞訊息”也有……
劉繇死了但劉表未死。
所以,周瑜給孫策制定的統一江南大戰略,肯定會出現一些偏差——不過有道是見招拆招,以周瑜的本事,區區劉表想來不會帶來太大的麻煩。
當然,這一切已經跟王維沒什麼關係了……
……
漢中。
自王維出征之前,陳宮便帶著馬飛來到了漢中張魯的地盤。
漢中,靠近長安與西涼——換句話說,其實張魯才是距離王維最近的諸侯。
然而張魯這人挺有意思。
他創立的政權,乃是****的政權,五斗米教乃是漢中的主流教派。
而所謂的五斗米教……
其實從本質上講,只是道教的一個變種——或者說後世道教的祖宗之一……
這個教派,講究的是個清淨無為——這麼說諸位就懂了吧。
雖然張魯乃是一方諸侯,本身也是有些野心的,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五斗米教的最高領袖,總體來講,張魯算是個相當矛盾的人。
因為諸侯之心,與傳道之心,實際上是相互衝突的。
表現在張魯個人身上,就是張魯的日常表現,毫無諸侯風範——他就像是個大地主似的,每日賞花弄草,飲酒作樂,偶爾處理下公務,再傳傳道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