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陀聽後,以任重而推辭,經過目犍連、舍利弗的勸說,阿難陀提出三個條件: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他不要穿著。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他不侍奉前去。三、不是去見佛陀的時候,他不去見,此外都願侍奉佛陀。
目犍連和舍利弗把阿難陀的意思轉呈給佛陀,並向佛陀轉達阿難陀的條件,佛陀非但沒有生氣,而且非常歡喜的讚歎道:阿難陀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為了避免譏嫌,定必要的預防。因為阿難陀比丘是怕別人批評,說阿難陀是為了穿衣、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預防,才有這樣的要求。
從此阿難陀就做了佛陀的侍者,這時他的年齡也只二十多歲。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五年的歲月裡,皆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動,依教奉行,並跟隨在佛陀的身後,到各地弘法。以這樣的因緣,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難陀的心中。
年輕的阿難陀,每天跟隨著佛陀,儼然成為佛陀與諸比丘之間的調和者。在僧團裡,他經常保持著謙虛、虔敬、慚愧的心理。有不少的信眾,都因為阿難陀的關係皈依了佛法。
阿難陀集虔誠、質樸、勤勞、謹慎、謙虛、廉潔、守戒、寡慾、敏慧於一身,對佛法的瞭解也最為透徹,可是他在佛門的地位卻不高。四大聲聞,十六羅漢中都沒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學多聞第一,也就是知識最淵博的弟子,但是卻排在最後一位。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動歸靜,佛陀宣佈將在迦毗羅衛城三十餘里的拘屍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進入涅。阿難陀跪在佛陀的旁邊,輕輕的問道:佛陀!我們以後對女眾應採取什麼態度?請佛陀再說一次給我聽!
佛陀看看跪在四周的諸大弟子,然後對阿難陀說道:阿難陀!想要離煩惱證悟的人,是不可以把女眾放在心中的。你要將老的女眾看做自己的母親,將年長的女眾看做姐姐,將年輕的女眾看做妹妹,阿難陀!你千萬要記住啊!
佛陀回答上面的問題以後,又把荼毗、建塔等的事一一加以說明。感情脆弱的阿難陀,想到這是佛陀最後的遺誡,一陣心酸,不覺流出眼淚來,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身邊,趕快跑到園中哭了一場!
阿難陀想到佛陀將要涅,別的大弟子們都已開悟,唯有他,今後依誰來證悟呢?想到從今以後,再沒有恩師給他服侍,他像斷腸一樣的傷心!
佛陀看到阿難陀不在身邊,就叫人去把他叫來,又再對他說:阿難陀!你不要悲傷!有相會就有別離,有繁榮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對你說嗎?世間是無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壞了的車子用修補來維持,那也不是長久的辦法,有為的色身要壞,佛陀會在法性中照顧你們。你服侍我那麼久,勤勞而能忍耐,你對我沒有什麼缺失,我將以這個功德報答你。你用心精進修道,不久之後就會離開煩惱的繫縛,能開悟證果!
佛陀說到這裡,阿難陀感激得泣不成聲,佛陀又看看大家,對大家說道:諸比丘!阿難陀非常忠實的侍奉我多年,他很溫和而善良,他聽聞**不忘,他的功德將來能在世間上發出光輝!
阿難陀用手蒙著臉,悲泣地離開佛陀。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流淚不止,可是像這樣的流淚有什麼用?要緊的是提出有關如何使正法久住的問題來請示佛陀才對,大家商量以後,又把阿難陀找回,公推他請問佛陀:第一、佛陀涅後,以誰為師?第二、佛陀涅後,以什麼安住?第三、佛陀涅後,惡人如何調伏?第四、佛陀涅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仍像往常一樣,慈祥愷悌的回答道:阿難陀!你和大家好好記住,你們應依戒為師,依四念處安住,遇到惡人時,默擯置之,經首安立如是我聞,就叫人起信。你們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住之處!
佛陀的話,大家聽了更感動!更傷心!這是多麼有權威的聲音啊!佛陀就這麼進入涅了!四面八方的弟子聽到佛陀涅的訊息,都集攏而來,阿難陀想到佛陀生前,很少有婦人能到面前來參拜,於是他就先讓比丘尼和在家信女來親禮佛身,由此可知他永遠是婦女們的同情者!
佛陀涅後,摩訶迦葉主持法會時,在眾弟子面前當場指責阿難陀:餘垢未盡,不可住此。阿難陀只得表示自己會深自反省。
當天晚上,他發奮用功修行,冥思默想,把一切放下,於中夜即開悟證果。阿難陀立即去找迦葉,迦葉緊閉著房門不開,只答應讓阿難從鑰匙孔裡進來。阿難陀果然從鑰匙孔進入房中,這樣的神通力證明他已經得道了,迦葉便讓他升坐到獅子座講述經典。
最初結集的經典,有《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以及《譬喻經》、《法句經》等,都是這有名的第一次結集聖典大會,由阿難陀尊者誦出來的。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阿難陀在涅之前離開了摩揭陀國,前往毗舍離國。這時摩揭陀國的阿世王正要和毗舍離國開戰,阿難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國入滅,遺骨就不會分給毗舍離,如果到毗舍離入滅,他們也不會將遺骨分給摩揭陀國,所以他打算在兩國交界虛的恆河中間上空進入涅。
當阿難陀在渡過兩國之間的界河時,便從船上飛昇到空中入放光三昧 放出種種色光,進入涅,聖體並分成兩半,使骨灰舍利分別落在河的兩岸。兩國國王於是各自拾取捨利,在自己的國內建造佛塔供奉,一個是在毗舍離城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一個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邊,稱為阿難尊者半身舍利塔。
摩揭陀和毗舍離兩國因為阿難陀入滅的因緣,遂釋嫌修好,不再戰爭,救了千萬人的生命財產。阿難陀尊者的犧牲,真是偉大崇高!
雖然阿難陀尊者入滅了,但他對佛陀的功勞,對佛法的貢獻,以及溫和善良、謙虛忍讓的聖格,永遠活在佛弟子心中。
過去世菩薩是一個平常的凡人,年齡到達十六歲,意志和性格非常開朗豁達。他博覽群書,沒有經典不繫統地學習過。他深刻地思考各種經論的真理,什麼經是最真實,什麼“道”最安定。他深思以後,讚歎道:“唯有佛經最真實,無為之道最安定。”又說:“我應當胸懷真實之道,獲得安定!”
父母要給他娶妻室,他不安地說:“最大的妖孽禍患沒有大於**了,如果迷惑女色的到來,那麼道德就喪失了。我不趕快逃走,準備將來被豺狼般的**吞食嗎?”
於是他逃避到別的國家,以出賣勞力維持生活。當時有一位種田老翁,老年沒有後嗣,偶於途中拾得一女,華麗絕倫,於是欣然養育成長,正在求男為偶。他找遍了全國,都沒有合適的人。老翁僱傭菩薩已經有五年了,觀察他的品行,從細小至巨大,心中嘉美。對他說:“年青人,我的家中很富足。我將女兒嫁給你為妻,你做我的後嗣吧!”就將女兒嫁給了他。這女子有神奇的德行,迷惑了菩薩的心。
結婚沒多久,菩薩自覺地想:“我見過諸佛的經典,譬喻以色為火,人為飛蛾,蛾貪火色,投身於火,最終被火燒死。這位老翁是以色火來燒我的身軀呀!他以財產作釣餌鉤住我的口,以家庭的垢穢來喪失我的德行呀!”他夜裡偷偷地逃走了。
他走了百餘里,在一座空亭子裡休息。亭子的主人走來問他:“你是什麼人呀?”他答道:“我在這裡借宿。”亭主就將他帶回自己家中。他見到亭主家美好的床褥,許多光彩奪目的珍寶。有個婦人,容顏好似自己的妻子,迷惑了菩薩的心,與他一起同居有五年之久。他的智慧心又覺悟了,他想:“淫為蚤蝨,是能傷殘身體危害生命的東西呀!我以前為了逃避女色而隱匿起來,如今怎麼喪失了意志又遇上了?”就又偷偷地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