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南海諸島的四至範圍是北面繪出中國大陸和> 第一卷:南海燭龍 第二章:袖裡乾坤(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南海燭龍 第二章:袖裡乾坤(一) (1 / 2)

直至現在我仍然記得,那些寒冷又溫暖的夜晚,窗外的大雪鋪天蓋地的落下,月亮明晃晃掛在夜空中,鐵爐子裡冒著紅通通的火焰,空氣中飄著土豆燉牛肉的香味,我一邊吃著飯一邊聽爺爺講述著當年他經歷的故事。

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並沒有過太久,等到我上學的年紀,國家也開放二胎政策,我便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抱,像個普通人一樣過著平凡的日子。

有時候閒著沒事,也會想起爺爺當年在雲南大山裡發生的這樁怪事。

那支神秘的考古隊到底什麼來頭?去了一隊人怎麼只有爺爺最後一個人回來?還有那大山裡的金子又是從那找到的?那一村子從墳地裡爬出來的死人等等,想著歸想著,但我覺得這件事還是會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變成一個被眾人遺忘的故事。

這些疑惑一直伴隨著我的童年,直到我長大後也漸漸忘了這事,最後在外省的一所大學畢業後,呆了幾個月也沒找到份合適的工作,便閒的沒事回了老家,成日裡無所事事。父親見我這樣混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仗著家裡經營古董,便讓我去了北京潘家園鬼市的古董鋪子做了個甩手掌櫃,他自己跟著二叔去收些古董,因為當時閒著也是閒著就先找份工作掙點錢再說,可這一過就是整整三年。

這些年以來,自從接手經營起自家的古董鋪子後,我便受這些薰陶之下也漸漸對古董產生了興趣,沒事也拿上一兩個放在手上把玩,腦海裡回憶著小時候爺爺講述每件古董的故事。

鋪子的位於北京東三環潘家園橋西也叫“鬼市”,這裡是古董一條街,也是全國最大的古董市場,當然也稱得上是北京城老文化的一個標誌。在這仿古傢俱、文房四寶、古籍字畫、珠寶玉器、中外錢幣、民族服飾、文玩手串,只要你能想到有價值的古董,這裡應有盡有。

至於為什麼會叫“鬼市”?其實跟鬧鬼無關。據史料記載,宋代“鬼市”已經盛行,而老北京的“鬼市”追溯於清末民初。“鬼市”即夜間集市,至曉而散,又稱“鬼市子”,有早年間在北京德勝門外的“曉市”、崇文門外的“東曉市”,以及宣武門“夜市”等。

其時國運衰落,達官貴族家道中落,大戶子弟便偷拿了家中祖傳的珍寶字畫站街變賣。畢竟這是件有失身份的事,於是就選在了天沒亮時打著燈籠交易。窮人打燃火石,富人提燈籠,再加上一些來路不明的賣貨人人影穿梭,時明時暗如鬼火燈影,慢慢的潘家園“鬼市”就叫開了。

既然是“鬼市”,便與平常市場不同,賣的東西肯定多少都和“鬼”有關的了,那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死人的陪葬品。

有些鋪子裡的掌櫃能把三百塊錢的仿古字畫賣給不懂行的遊客三萬塊錢,但是也有些半吊子掌櫃,把幾十萬的玉佩當成玻璃製品幾百塊就賣了,鋪子裡的掌櫃靠眼力和嘴,街上擺攤的小販們全靠糊弄和坑蒙拐騙。

亮眼識貨的那跟白撿了一套房似的,但是看走眼的回到家裡哭成淚人的也有不少。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誰也說不清楚,誰也弄不明白。

懂行的人一開口就知道,那不懂的人根本進不來這個圈子。

時至今日,“鬼市”雖然不再需要躲躲藏藏、掩人耳目,但表面上潘家園還是那個不起眼的舊貨市場,擺攤的小販們賣點日用百貨,零食玩具,外人根本就看不出來這裡的城府。

這幾天生意不錯,店鋪裡值錢的寶貝都被幾個老闆買的差不多了,就連一些不起眼的老物件也都處理了不少。我正像往常一樣躺在店裡的椅子上吹著空調,一邊喝著茶一邊抽著煙想事情,心裡琢磨著該從那弄幾件值錢的寶貝擺在這空蕩蕩的貨架上。

“你這裡的老物件都怎麼收?”門外一個人推開了門說。

我的思緒一下子被眼前這人給打斷,我抬了抬眼,細細打量起這個人,七月底的天,這人穿著過時的軍裝大衣,嚴嚴實實的護著身子,這衣服雖厚實,可這人頭上的熱汗是從裡打外的流出來衣服都給溼了,這衣服外面還帶著一身子土,走進店裡的地板上硬是生生被踩出幾個腳印來,看著有些傻里傻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