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地陣的場面怎麼辦?估計中影的裝置達不到你的要求吧。找國外的特效公司?”
“確實,就中影的特效給他們五『毛』都多了,我約了base fx的人,聽說他們有新裝置,明天我去看看。”
《三封情書》中特效鏡頭不多,地陣中燕子給豬頭髮送簡訊那一場,李彧想來一場幾近真實的特效盛宴。
即便只是寥寥幾十秒也要認真對待。
這個鏡頭早就交給中影的特效部門了,但做出的效果始終達不到李彧的要求。
國產電影特效差,是有原因的,投資就這麼多,給予演員片酬高了,無形中就壓縮了後期製作費用。
還有一種情況特效淪為某些人洗錢的手段,例如來個一百萬的套餐,開五百萬的發票。
即便劇組資金充裕,但特效依舊不合格,是因為成影效果跟導演的審美掛鉤。
更何況還有許多導演『迷』信與抗票房的只有演員的咖位,對於特效方面根本不重視。
李彧不同,拍攝經費在他的嚴格把控下,還剩餘一百多萬,做個幾十秒的特效應該很充裕。
應該吧?李彧茫然。
目前國內特效行業還沒有得到發展,成立於二零零五年的base算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它的撞死人叫克里斯·不雷不二,這是一個美帝鬼子創立的中國公司。
他的本職是導演,本來的他拍了一部好萊塢電影,來中國只是為了找後期公司做特效。
然後發現同樣的要求,中國的價格只有美果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這才有了後世國內首屈一指的特效公司。
李彧就是慕後世之名而來,新公司的裝置應該是最新的,總比中影五年前購置的裝置要好一點吧。
再加上老闆是個美果人,應該是個有技術的漢子吧。
倒不是李彧崇洋媚外,真的是國內目前的特效行業連個種子都沒種下,更別說開花結果了。
.......
眾所周知的是電影特效很貴,但具體貴在那裡卻說不出個二五六來。
李彧也是如此的人物之一,今天的他即將試探下特效具體有多貴。
作為帶著合作專案而來的李彧受到了隆重的歡迎,也可見此時的特效公司實在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