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南梁舊事筆趣閣最新章節更新內容> 第四十一章 廣州大城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一章 廣州大城2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半月後,蕭黯提名北傖寒士岑孫吳擔任廣州治中從事要職,此事遭到了王府長史、兼領番禹郡守李渠,別駕杜潛,廣州督軍兼領高要郡守蘭褚等人的反對。時任王府司馬,兼領廣州治中從事的徐子瞻一力舉薦,相爭數次。最後結果是,晉南王同意任命州相李渠舉薦的寧懋為晉南郡內史,亦兼領王府從事中郎,換來李渠支援岑孫吳任州輔相治中之職。於是,岑孫吳終得州府治政之權。然岑孫吳上任不久首先得罪的人竟是他的主君蕭黯。

廣州初春,春稻初長。南朝立國法令,春種之時,馬踏農田者,無論貴賤,都將處以刑罰。廣州多山地丘陵,教少的平原肥沃之地全部開以農耕。所以,春季的廣州,唯一可縱馬馳騁之地只有番禹城內金符宮西的小小獵苑了。

這日,天空陰沉,春雨欲來。廣州刺史蕭黯於獵苑內跑馬。如今,廣州府、晉南王府屬官已知,這位郡王自帝京建康而來,卻身無長物,只有兩匹北駒,愛若珍寶。常於金符宮園林或獵苑遛馬。

蕭黯信馬由韁,任由北駒綠耳撒蹄狂奔。蕭黯不常如此狂奔,因忌世人眼睛,不想召來非議。然此地是民風彪悍的廣州,非文雅溫柔的建康。而且,他今日心內鬱結著一口氣,不能排解,索性馳騁一番,以舒胸懷。

春風呼呼的擦過耳邊,零星的雨點金針似的點在臉上,周邊的影像層層掠過。蕭黯一氣奔到獵苑邊的黃槐林,才停下來,翻身下馬。綠耳似乎還未跑夠,不住腳的原地轉圈。蕭黯拍了兩下綠耳的頭顱,找了處青石坐了下去。四周很靜,綠耳在微微打著鼻息,啃食著地上新綠的青草。

廣州的風撲到面上很暖,帶著鹹腥味。他們說海水也是鹹腥的,他在葛越城時,距海邊不過兩裡路程,他卻一次沒有去過。如今在廣州,海亦很近,他也從未去過。他不想去海灘,不敢去海灘,他怕某一處的海灘會叫白頭灘。白頭灘那裡有個歸宿,不緊不慢的等著他。有時他覺得自己能躲過去,有時候又覺得無論自己做什麼,都躲不過。蕭黯告訴自己,不能想這些,這會開啟一個閘門,許多前世的事會湧來。蕭黯閉上了眼睛。

過了許久,心緒終平,他睜開了眼睛。遠遠的看到有兩人牽馬而來,身形慢慢清晰。

徐子瞻的笑聲傳來:“晉南王的綠耳真是好腳力,我的劣馬實在是追趕不及。”

蕭黯拂衣起身道:“你們怎麼來了?”

徐子瞻笑道:“背主之賊來請罪。”

此話要從今日州府議事說起。長史州相李渠提請晉南王蕭黯,劃撥粵北一塊無名荒地給清遠郡浮護縣。按國制五年內無人耕種土地,可按地緣重新劃撥分配。蕭黯見合乎法制,便欲準。別駕杜潛卻陳說,此土民眾屬梁化郡湞陽籍,該劃撥給梁化郡。兩人一時爭執不下。

蕭黯聽幾人述後得知,原來是梁化郡湞陽縣某鄉有三十餘農戶確有在此地耕種。粵北之地不像粵南近海貿易繁榮,民眾可以海珍或漁業為生。粵北民眾只能以耕種為生。而湞陽縣恰有這一處,土地地質惡劣,年年克掉重稅後,所剩米糧難以生活,以至冬末有人餓死。後來,這幾十戶農家便相互扶持,遷徙到烏麟山以東,開荒一處無主之地,賴以生存。去歲夏秋兩收,收秈米頗多,農戶便依然向梁化郡縣繳納田稅。可未想到,清遠郡浮護縣有一豪強劉氏,天監年間圈地時,將烏麟山以南俱劃為自家土地,若含糊的說,這烏麟山東南土地亦屬其劃地。只不過,劉氏因此地處坡地丘陵,平原之地尚耕種不過來,便幾乎荒廢,也未登記在冊。今歲突然見有流民翻越而來,偌大數頃土地,竟有利可圖。便以郡縣名義,向耕民強徵租稅。三十幾家農戶流盡血汗開荒,本以為可以溫飽,沒想到兩番剋扣,競還比去年還要悽慘,三十幾家農戶一百多人口,竟有人餓死。而梁化郡太守阮氏與清遠郡豪強劉氏,也為這方圓幾百丈的土地爭執起來。劉氏與阮氏都是幾輩前就僑居嶺南的大族,兩家在州府都有重臣支援,各不相讓,便按理法請廣州刺史裁斷。

蕭黯聽後怒氣填胸,他氣這李、杜這兩位州府輔相,阮、劉兩姓郡守郡丞,對幾十戶農人生死輕描淡寫,卻只顧爭土地之利。便斷言道,此地不封與任何郡縣家族,只留這三十幾家農戶耕種。又道,其餘荒地也交由其他土地貧瘠的農戶自行遷徙開荒,不論三年五載約定,誰種便由誰收,田稅直接交於州府。他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長史李渠與別駕杜潛異口同聲的反對,只說此舉顛覆國制,會埋下流民造反的禍根。其餘中立者竟也說請晉南王收回戲言,建議他將封地分給劉氏,勒令農戶返回原住地。蕭黯未想自己一言,竟惹得眾臣眾口一詞,無不說他觸犯祖制國法,卻豪不關心農戶死活。蕭黯一時不知如何反駁眾人口舌,便看向岑孫吳與徐子瞻,有求助之意。

岑孫吳卻出言道,按南朝法制,此地五年內無人耕種,屬無主之地,農戶可自行開荒耕種。農戶耕荒地滿三年,可將地登記其名下。今,清遠劉氏一未登記,二棄荒地多年,於法於理,對此地已無産權。可梁化民眾耕收此地僅一年,亦不能屬其名下。此地按地利屬,雖距清遠浮護交通更為方便。但若純按地緣,與梁化郡藜縣更近。臣建議,將此地劃撥藜縣名下。

岑孫吾此話一出,眾州官又一次眾口一聲反對。說藜縣縣主盧氏乃反賊餘孽,自來持強佔地,怎能不取反予。徐子瞻便道,若說反賊餘孽,南疆各大姓都脫不了這罵名。只要如李州相,杜州相這般,自家潔身自好便好,何必株連聲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