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收集末日小說> 2213、北美神話大戰(一五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213、北美神話大戰(一五三) (1 / 2)

——DC,光明——

哥譚碼頭,燈塔。

金晶正穿著一身商務正裝準備同她“在FBI的上司”見面。

“FBI探員”這個身份,原本頂多能用來在歐美背景的輪迴世界裡免除一些麻煩,想憑藉它借勢或者抱大腿什麼的基本沒戲,即使有主神兜底,不會有人追查這個個底層探員的來歷,但也不會將資源傾斜給她太多,如果想要禍水東引或者投機獲利,甚至可能失去這個身份。

一直以來,金晶都是抱著聊勝於無的態度看待它的,然而,隨著“白晶晶”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實力和勢力不斷擴張,這個身份的含金量也水漲船高。

直到FBI主動找上門想要同她“談談”時,金晶才發現自己那本許久沒用的證件已經變成了“傳說”級,她的身份也變成了“高階資深探員”。

“高階”到連FBI局長都不能隨意檢視她資料,“資深”到無論她做出什麼行為,FBI都得替她背書。

而這次FBI會從背景描述裡走出來,多半是因為《光環》太火了的緣故。

雖然絕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大西洋海戰”、以及“第二次大西洋海戰”的發生、經過和結果,但一直有在軌衛星監控的美國鄭府對它們一定一清二楚。

現在看來,如果不是“白蘭度家族”、“探員身份”、“亞特蘭蒂斯盟友”等一系列因素制約,他們絕不可能放任外星科技流落到“哥譚影子議會”的手裡,當然,事後哥譚方面飛快地將相關研究成果上交也是令他們沒有干涉的重要原因。

即使是另一個宇宙里正版的蝙蝠俠,也做不到對抗整個鄭府——蝙蝠俠?他有幾個師?

一開始,盟友們對金晶建議把重要技術交出去還有些質疑,但隨著時間推移,懷疑逐漸變成了讚歎和誇獎。

首先,交出去的外星指揮系統根本無法復刻,因為它需要有單兵終端配合,而所有的單兵終端都掉到“黑暗宇宙”那邊了,即使是最專業的的特工,也別想在哥譚找到一個螺絲釘的殘留物,四捨五入等於哥譚完全沒有損失。

然後,是“遊戲倉”和《光環》的大火,DC世界是有電子遊戲的,但“反擊外星人,探索外星球和外星遺蹟”這種內容遊戲並不太受歡迎,而“技術和內部場景來自外星球”這件事,知道的對遊戲不感興趣,對遊戲感興趣的基本不知道。

最開始導致這個組合火起來的,是“遊戲倉”本身,在韋恩集團把它們造出來並推向市場之前,恰好有一位重量級科幻作家,好像叫凡爾納……還是凡爾賽?,他出版了一部新書,主要內容就是人躺在休眠倉裡,意識在虛擬世界的故事。

他的百萬書迷還在討論書裡的內容、內涵以及對未來科技的嚮往,結果哥譚這邊直接把實物造出來還推向市場了,瞬間引起極大的震動,一些人甚至神經錯亂到宣稱韋恩集團抄襲凡爾納的創意——因為這個說法太過離譜和可笑,韋恩集團甚至專門送了凡爾納先生一套遊戲倉,請他不要去闢謠。

最後,是遊戲倉的堅固性,一輛送遊戲倉到大都會的貨車不小心闖進了槍戰現場,發生側翻後,掉落的遊戲倉非常不幸地被警匪雙方當成了掩體,對射了近一個小時。

而當一切塵埃落定,準備好大出血的貨車司機返回檢查那些遊戲倉時,卻發現它們全都完好無損,只是外表掉了些漆——這甚至屬於保修範疇。

驚喜的司機把這件事發到社交網路上之後,很快被人提取了關鍵詞:“哥譚製造”,然後一切就解釋得通了——這些遊戲倉的安全性完全不是問題,至少,能在哥譚的槍林彈雨中毫髮無傷。

以此向外擴充套件,遊戲倉內建的《光環》遊戲才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