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7章 有人在想我
趙氏從前代末帝幼主手裡接過天下,百十年來,出過好幾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國土要擴張,賦稅徭役要整肅,新的政令便需要新的職事。也因此,官制改了又改,部衙今日更名,明日拆分,後日又合併,人人身上好幾個頭銜,勳官、散官、職事官......可謂越改越亂。
好在朝局整體是欣欣向榮的,大家逐漸適應了制度,名號上亂就亂些吧,慢慢就不計較了。
比如說宋希仁,二十歲參選春闈,進士科中第後透過吏部“關試”,得授從六品朝奉郎。但朝奉郎只是散階,決定了官員的俸祿,卻無實際差使,具體的職事,要等朝中各部衙出缺,新人方有機會輪上填補。
一個蘿蔔一個坑,至於什麼時候有機會,說白了,一看人脈,二看時運。
此時此刻,南燻殿西側殿中,碧玉山水十二條屏後響起孫貴妃的聲音。
“宋希仁,從前你與右僕射有師生之份,也憑此在蘭臺謀到一席之地,回過頭來,你又嫌蘭臺編書清苦,求告到本宮跟前,聲稱願與本宮結盟。本宮惜才,依約在陛下面前保舉你,陛下方賜了你翰林知制誥的差使——知制誥雖無品階,卻是把青雲梯,不但隨侍陛下左右,連垂詢皇子的日常功課都在分內。”
“陛下賞識你,皇子以師生之禮敬你,假以時日,必有你佐政事、定國策、宰執天下的那天。”貴妃的聲調四平八穩,喜怒難辨,“宋希仁,時至今日,本宮待你不薄吧?”
宋希仁深深俯首,“貴妃知遇之恩,臣銘感五內。”
“是嗎?”貴妃輕輕一哂,“可本宮怎麼瞧著,宋大人在禦前站穩了腳跟,便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太聽本宮的話了。”
先前太子那件事沒辦好,歷經兩三個月,費盡九曲十八彎的波折,好容易神不知鬼不覺在萬年縣埋下顆雷,最後卻一記悶響,雷聲不大,雨點也小,不了了之了。宋希仁今日進南燻殿,早就做好準備,知道孫貴妃勢必會敲打他一番,所以並不慌張,只是態度謙卑地告罪。
“貴妃娘娘明鑒,臣一心效忠娘娘,娘娘的話,便是臣的金科玉律。臣辦事不利,讓娘娘失望了,是臣的罪過,如今唯請貴妃娘娘再給臣一次機會,徐徐圖之,臣一定將事情辦好。”
貴妃不置可否,哦了聲問:“右僕射家的女郎,與你有舊,本宮以為你拿捏她易如反掌,怎麼卻失手了?難道不是你於心不忍,對她漸生憐愛嗎?”
宋希仁眉頭一跳,腰彎得更低了,堅定地說不,“臣與王妃不過因右僕射的緣故,曾經見過幾面,談不上有舊。如今王妃名分已定,而臣心中只有大業,更不會有多餘的想法。”
這一番剖白,並沒有說服孫貴妃,只惹得她一聲嗤笑,“男人呵......”輕蔑地搖搖頭,又說,“聽聞宋大人還沒有定親,既然心中沒有人,不如本宮替你牽個線。本宮有一位孃家侄女,年芳二八,上月隨家中命婦進宮來請安,本宮瞧她生得好,品性也徵靜,宋大人若有意,下回宮中賜宴,本宮安排你們見上一見。
宋希仁略一怔,孫家門第雖不高,但出了位寵妃,如今還握有二皇子這張王牌,一家子水漲船高,待嫁的女郎有的是攀高門的底氣,斷不至於要來同他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