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太宗兩朝,對百姓們很仁慈,很優厚。
往往民間有什麼呼聲出現,太祖太宗就會立馬順應民心,對朝政做出調整。
真宗趙恆繼位以後,處理民間呼聲的時候,經常效法太祖太宗的做法。
因此,汴京城裡的百姓們發出呼聲,朝廷一直都很重視。
此番百姓們堵著官員們的府邸,鬧著要讓官員們誅妖后,官員們也很重視此事。
他們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為罷免劉娥而奔走。
他們也不時的聚在一起,向內庭上書,甚至還在朝堂之上屢屢諫言。
然而,劉娥正在為先帝守靈,他們呼聲再大,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只要劉娥不離開大慶殿,不出現在垂拱殿,百官們彈劾她的奏摺入了內庭就石沉大海。
以劉娥今時今日的地位,百官們除了彈劾她,讓她自請消除後位外,沒有其他辦法。
除非他們能效法周懷正,再來一場叛亂。
但此前周懷正叛亂,為朝廷敲響了一道警鐘,寇準在總攝國政以後,對汴京城裡的佈防,重新做出了部署。
並且調任了心腹朱能,擔任皇城的守衛大將軍。
朱能可是身經百戰的悍將,遠不是之前守皇城的那些將軍能比的。
有朱能守衛皇城,別說引五萬兵馬來攻,就算再多五萬,朱能依然能守住。
他在西北邊陲打了多年仗,最擅長的就是防禦戰。
百官們彈劾劉娥無用,想效法周懷正也不能。
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消停,反而奔走的更歡騰。
他們不僅自己上書彈劾劉娥,還往京城外寄信,拉著京城外那些擔任地方大員的同窗至交,一起彈劾劉娥。
一時間,百官們聚成了一道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拍向劉娥。
只等劉娥為先帝守靈結束以後,那最大的浪潮,就會洶湧的拍向她。
時間一晃。
四十九日已過。
大慶殿內。
劉娥看著內侍宦官們幫趙恆換上了新的帝王棺槨,在瞻仰了趙恆冷冰冰的遺容以後,劉娥讓人閉合了棺材蓋,引領著趙禎、寇季等人,向趙恆的棺槨行了三拜九叩大禮。
施禮過後,劉娥帶著趙禎往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