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亨點頭道:“我手下的那些人,都是棒槌,只知道打打殺殺,不懂得文治,不懂得經營。那些大儒們又只顧著爭權。
所以伯敘在西陽遲遲打不開局面。”
寇季思量了一會兒,道:“你回去一趟吧。”
劉亨搖頭道:“兵馬在伯敘手裡握著,他們翻不起大浪。只要那些人有異動,伯敘就會下殺手。我需要一些信得過的人,去幫伯敘開啟局面,順便幫著伯敘經營西陽。”
寇季沉聲道:“你真的不去看看?”
劉亨再次搖頭,“只要手裡有兵,足以震懾住所有人。遷移到西陽的宋人不多,所以西陽大部分都是倭人。
倭人崇尚力量,只要我力量一直是最強的,他們就會自覺的跪到我膝下。
種世衡是個聰明人,只要你我還活著,他不敢打伯敘的主意。
所以我只需要派遣一些信得過的人幫伯敘開啟局面足以。”
這就是底蘊的差距。
雖然劉亨這些年積攢了一些底蘊,可是跟其他幾家,根本就沒辦法比。
加上劉氏的人被趙禎殺了一茬子,底蘊就更少。
同樣是武將,朱能、高處恭、李昭亮幾個人那邊就不缺人用。
寇季思量了一下,“竹院的管事,還有以前寇府的管家,雖然算不上什麼大才,但是做幕僚綽綽有餘。
伯敘要統治西陽,就不能假借他人之手。
所以他需要的是幕僚,而非王相。
我府上的兩個人過去做伯敘的幕僚,必然能幫伯敘開啟局面。
我寇氏在韓地用的政令,也可以謄抄一份,讓他們帶過去,給伯敘參考。
我再抽調一批生意上的管事過去,幫伯敘將西陽的生意做起來。”
劉亨聞言,鄭重的點頭。
寇府的管家,那可不是什麼小角色。
無論是以前的寇忠,還是現在的寇福、寇閔,都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
他們坐鎮人前,或許底氣不足。
但是他們居於幕後,出謀劃策,絕對要比一般朝堂上的官員厲害。
幫著劉伯敘治理西陽,綽綽有餘。
最重要的是,忠心可靠。
寇季見劉亨點頭答應了,繼續道:“你再給伯敘去信一封,告訴伯敘,那些不聽話的大儒們就別用了。
讓他們去教書,讓劉府的部曲去盯著。
有異動就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