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適一愣,急忙道:“依照規矩,有錢、布、人參、皮草,以及一些海邊出產的珠類。”
寇季詢問道:“價值幾何?”
“七萬貫左右……”
“……”
依照大宋如今的規矩,藩屬中,國主一下的藩王,朝貢的歲貢價值超過了十萬貫。
韓地之所以給的少,是因為趙禎將其中一部分劃給了自己的閨女當例錢。
“七萬貫,不多不少剛剛好。”
寇季笑眯眯的道:“不過細細算起來,應該還是官家吃虧。我祖父修築的那一座學宮,雖然只是修建核心的部分,花費恐怕也在百萬貫以上。”
梁適哭笑不得的道:“寇公的學宮就營造一次,但是朝貢咱們得歲歲獻上來,不一樣的。”
寇季瞥了梁適一眼,沒好氣的道:“歲歲上貢,不吃虧。歲貢就是穩定邊市的根基。只要歲貢在,邊市就在。每一年,光是邊市,就能給韓地帶來大批的商稅。遠遠超過了歲貢不知道多少倍。
回頭你回去以後,讓天賜學著渤海府,在海邊開設一些碼頭。
一是為漁民們提供便利。
二是為水軍們提供便利。
三是吸納過往的商客。
大海是一片寶地,只要我們學會利用,會賺的更多。
所以不要把目光放在七萬貫上面。”
邊市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東西。
就拿很久之前大宋和遼國開通的邊市講。
大宋每一歲向遼國進獻二十多萬貫的歲幣,向遼國表示臣服,同時也藉此開啟了遼國門戶,跟遼國建立起了通商。
大宋每一歲向遼國進獻二十多萬貫,但是透過邊市能賺回來十數倍。
遼國看似拿了二十多萬貫歲貢,佔了大便宜。
但卻不知道民間更多的資產流向了大宋。
所以以歲貢敲開門戶,開設邊市,到底是誰吃虧,誰佔便宜,很難說。
史書上,李元昊在建立了西夏以後,大概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果斷的關閉了西夏和大宋的邊市。
但西夏大多數土地都十分貧瘠,更有大片土地是沙漠。
所以產出永遠跟不上需求。
最後不得不重新開放邊市。
大宋給西夏的歲幣,只不過是西夏民間的錢流入到了大宋,然後大宋抽取了幾乎七八成佣金,再把剩下的交給了大宋而已。
只是名頭上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