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說完話,心裡默默的補充了一句……胡來的是趙禎……
雖然寇準表現的十分謙遜,可是寇季卻看得出來,寇準是真的想進去。
別說是寇準了,就是寇季自己,也想進去。
寇季之所以沒有一口回絕趙禎,就是因此。
寇季陪著寇準說了會兒話,王寇氏端著一碗稀粥入了房門,見到了寇準清醒了以後,父女兩個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來。
寇季沒有打擾他們,悄然退出了房內,然後給趙禎去了一封長信。
至於趙氏的人情,寇季認下了。
趙禎在拿到了寇季的長信以後,徵求了一下滿朝文武的意思。
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拒絕的。
沒辦法,他們都欠寇季的。
大宋民間的讀書人中間,也沒有人有微詞的。
因為寇準編撰的那一部讓他們所有人大開眼界的世界第一史,足以堵住他們所有人的嘴。
趙禎見朝野上下沒人反對的,就果斷將寇準的畫像從昭勳崇德閣裡請了出來。
大宋官方既然要為寇準封聖,那寇準就不適合再待在大宋朝廷供奉臣子的昭勳崇德閣。
趙禎可不敢厚著臉皮將一位聖人放在自己的臣子之列。
因為趙禎就算是再厲害,你也不能將一位成聖了的人,當成臣子看待。
那是不敬。
趙禎請出了寇準的畫像以後,為寇準雕刻了神像,送進了各地的文廟。
不過寇準的神像跟文廟裡的其他神像不同。
寇準的神像上面裹著紅綢,裹的嚴嚴實實的。
寇準如今是生人,可以立神像,但是立了神像以後,必須用紅綢裹上。
若是不裹,那就不是在給寇準封聖,而是詛咒寇準早死。
趙禎此舉,有向寇季低頭示好的意思,怎麼可能留下瑕疵。
寇準的神像被奉進了文廟裡以後,立馬就火了。
火的一塌糊塗。
之所以會火,不是因為寇準被封聖了。
而是佔據著遼地教化的王安石、曾鞏等人,果斷將寇準奉為了他們傳揚的儒家新學的聖人。
以前他們宣揚儒家新學,沒有跟腳,總是被人喊打喊殺。
如今他們給自己找了個跟腳。
一位聖人,開創一個學派,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