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手裡的百姓都是由七八個不相容的民族構成的。
所以治理起來非常困難。
他們出身於宋人,天生的喜歡貼近宋人,也喜歡將治下的百姓變成宋人。
所以他們一邊想透過戰爭消磨自己國內那些不相容的民族,一邊讓國內的百姓變得更純粹。
所以他們需要讀書人和匠人。
幾乎可以說是有多少要多少。
寇季自然知道張元需要什麼,他也不願意讓張元白跑一趟。
寇季親自將張元送到了日出碼頭,將讀書人、匠人,還有那些要交給張元耕種的種子,一併送上了船。
然後派遣慶國的船隊,跟隨著張元的船隊一起南下。
慶國的船隊,抵達了雷州和交趾以後,會停下。
而張元的船隊會直達西天竺國。
張元離開以後,寇季覺得營造鐵船的事情迫在眉睫。
如今慶國勾連的三處地方,幾乎都需要船隻才能抵達。
而木船在海上飄蕩的時間太長了,從慶國到西天竺國,需要足足近大半年時間。
往返一趟,一年半就沒了。
一旦西天竺國種植出橡膠樹等物,往返於慶國和西天竺國的船隻就會增多,形成也會增多,所需要的船隻和人手也會隨之增多。
寇季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
所以鐵甲船必須造。
其他的東西可以再等等。
寇季回到了慶都以後,經過悄無聲息的引導,成功的將蒸汽機的製造方法和蒸汽輪船的製造方法送到了寇天賜面前。
寇天賜拿到了略顯粗糙的製作方法以後,驚的不輕。
他像是做賊一樣,向寇季分享了自己的喜悅,在得到了寇季的支援以後,他就投入到了蒸汽機的製造之中。
雖說橡膠如今還沒有拿到手,但先讓寇天賜試試手再說。
等到橡膠樹種植出來,產出了橡膠以後,寇天賜就能直接造出合用的蒸汽機。
寇天賜在拿到了蒸汽機和蒸汽輪船的製造方法以後,就在自己營造的鍛鋼作坊邊上由營造了一個蒸汽作坊,潛心投入到了研究中。
他向寇季支取了一大筆錢,用來收購鐵料。
由從文昌書院和內宮直屬的匠部,調遣了許多匠人,跟他們一起參與到了督造當中。
寇季除了偶爾的引導外,很少干涉寇天賜督造蒸汽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