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能將其中的j精華融入到儒學當中。
我有的是辦法讓人忘了那些東西是西方來的。”
寇季說將西方學問中的精華融入到儒學當中,而不是跟儒學對立,王安石表情緩和了一些。
作為一個宋人,作為一個從小學習儒家文化的讀書人,作為一個將儒家文化當成祖宗對待的人,他不願意讓任何學說取代儒學。
寇季也沒有這個意思。
他在做賊,在偷人家東西中的精華,填補自己的不足。
而不是藉著人家的東西,推翻自己的東西。
所以他不可能讓西方學問和儒學對立。
他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健全的,囊括了百行百業、百家學說的儒學體系,而不是一個只有聖人文章的儒家學說,更不是一個取代儒家學說的新學說。
儒家學說從誕生,到傳承至大宋,也吸納了許多東西,也改變了許多東西。
它是具有包容性的,但也擁強烈的排外性。
正是因為有強烈的排外性,使得儒家學說一直是一個學說,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儒學體系。
寇季現在要做的就是迫使它放棄排外性,開始吸納其他的學說、學問,完整儒學體系。
在這個時代,寇季沒辦法摧毀儒學,建立新學體系。
所以他只能迫使著儒學自己吸收。
儒家學說誕生的前千年,學習的不是五經,就是六經。後幾百年,擴充為四書五經。
來來回回就幾本書,卻治理著一個傳承了數千年的文明。
即便是有一些其他書籍出現,也只是這幾本書的延伸。
幾本書?
能供應一個王朝的需求?
能供應一個文明發展的需求?
如此不科學的行為,居然被一代又一代的王朝沿用。
不出問題,那才奇怪。
寇季現在需要的就是打破它,打破幾本書對學問的約束,將其推到幾千本、幾萬本,乃至更多更多。
構建一個不斷延伸、不斷擴充、不斷發展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