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趙絮事情在民間傳揚了十多日以後,就有一位老翁,奔到了皇城前的登聞鼓處,敲響了登聞鼓。
八十多歲的人瑞敲登聞鼓,可沒人敢攔,更沒人敢傷其分毫。
人家敲了登聞鼓以後,就往登聞鼓前面一站,一動不動。
最後還是陳琳架著車,親自將人請進了宮。
老翁入宮以後,強烈的要求趙禎成全有情人,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於是乎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從宮裡傳出來。
大致就是八十多歲的人瑞說服了趙禎,讓趙禎成全了包拯和趙絮。
趙禎被人瑞感動,答應將趙絮嫁給了包拯。
汴京城的百姓得知此事以後,一片叫好聲。
有道是鸞鳳非梧桐不落,如今有奇鸞鳳落入草窩,是百姓們最喜聞樂見的。
皇家送了百姓數十年炭薪,也沒有拉近皇家跟百姓的距離。
反倒是一次嫁女,讓皇家和百姓的拉近了距離。
趙禎答應人瑞的次日,便派遣官員將婚書送到了寇府。
寇季拿到了婚書以後,毫不猶豫的將此事傳了出去。
汴京城百姓們得知此事以後,叫好聲更大。
有感性的女大款,放出豪言,聲稱公主為嫁的英才,舍了公主尊位,沒了公主禮儀,她願為公主添十里紅妝。
有人起頭,自然有人響應。
於是乎,大宋朝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場婚禮出現了。
欽天監選定了日子,過了大禮以後。
熱熱鬧鬧的婚禮展開了。
天麻麻亮的時候。
一盞盞火紅火紅的燈籠在汴京城燃起,紅色籠罩了整個汴京城。
站在高處下望,就是一片燈籠海。
當第一聲炮仗聲響起的時候。
炮仗聲就沒停止過。
包拯在成千上萬人的呼喊聲中,騎著高頭大馬,穿著吉服出了門。
街道兩旁圍滿了百姓。
包拯在汴京城遊蕩了一圈,直到天光放亮以後,才到了宮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