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的使節們入京不到一個半時辰,他們向大宋提出的訴求就傳到了寇季耳中。
竹院裡。
寇季拽著身上的裘皮,有些詫異的問道:“你是說,他們想從我大宋購買鐵料?”
趙潤站在寇季面前,鄭重的點了點頭。
自從趙潤被冊立為太子以後,趙潤就變得沉穩了不少。
教導他不再是寇季一個人的職責,而是很多人的職責。
趙潤已經從後宮裡搬出來,住進了趙禎昔日居住的東宮,東宮裡的文德樓,成為了趙潤學習之所。
每日都會有國子監博士、各閣學士、大學士,到文德樓去給趙潤授課。
國子監博士和學士們授課,沒有寇季那麼靈活,也沒有寇季那麼放任自流,相對比較呆板,所以教匯出的學生難免會少一絲靈性,多一些沉穩氣。
寇季見趙潤點頭,又笑著問道:“他們要城外作坊裡的鐵料?”
趙潤點著頭道:“他們的意思是,最好是作坊裡鍛造好的成料,他們願意花大價錢購買,若是我父皇願意派遣手藝高強的匠人去指導他們鍛鐵,他們願意為賜付出巨大代價。”
寇季哈哈一笑,“他們倒是聰明瞭一回,我還以為他們會愚蠢的盯著火器不放……”
趙潤笑著道:“我父皇也是這麼說的。”
寇季淡笑著問道:“你父皇打算怎麼做?”
趙潤認真的道:“我父皇既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他吩咐我過來問一問你的意思。”
寇季笑著道:“那你回去告訴你父皇,他們既然要,那就賣給他們。價錢要貴,越貴越好。”
趙潤遲疑著道:“先生不怕他們拿到了鐵料以後,研究出我們的鍛造技藝?”
寇季笑容燦爛的道:“鍛造技藝若是能被人研究出來,那早就傳便天下了。”
趙潤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言,拱手辭別了寇季以後,回宮去傳話。
寇季在趙潤走後,搖頭一笑,“雖然聰明瞭一回,但還是不夠看。一個死了十幾年的人,都比你們聰明。”
寇季口中那個死了十幾年的人,就是八王趙元儼。
趙元儼當年為了拿到鍛鋼作坊的鐵料,選擇了從民間購買了大量的農具,融了重鑄。
朱能等人的目光卻從沒有放在那些農具身上。
單憑這一點,他們就不如趙元儼。
朱能等人若是透過正常的邦交,向趙禎提出採購大量的農具,趙禎一定不會拒絕,甚至商量都不會跟寇季商量。
寇季知道了也不會阻攔。
至於他們將農具拿回去以後融了做其他東西,還是拿著那些農具耕田,大宋上下都不會有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