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帝王將相做殉葬品的匠人,在人身上什麼都幹過。
而杏林中的人,最不屑的就是跟這些人交流。
在杏林中人眼裡,無論是仵作,還是為帝王將相做殉葬品的匠人,都是劊子手、屠夫、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東西。
對,就是東西,連人都不算。
這些東西,寇季自然不會告訴他們三人。
三個小傢伙腦補了中醫和西醫治療外傷的結果以後,選擇了相信寇季的話。
大食學問卻有可取之處。
倒不是說他們相信西醫在外科上技高一籌。
他們是相信寇季在這種事情上不會欺騙他們。
法醫館並不是什麼軍事重地。
相反,法醫館是一個很開明的地方。
它歡迎所有有興趣的人進去了解。
所以他們三個人完全可以去法醫館求證。
曾鞏在接受了大食學問有可取之處以後,沉聲道:“縱然大食學問在我大宋有可取之處,也不好傳播。
我大宋文人拿到了大食人著的書籍,必然會棄之如履。”
王安石沉吟著道:“不是所有人都會對之棄之如履,若是對我有用,對大宋有用,我願意學。”
曾鞏皺眉道:“可一旦傳揚出去,我們會遭到人敵視。”
在學問方面,歷朝歷代的人都很有趣。
他們既自私,又慷慨。
自己人要學,他們就設下重重障礙,講究什麼法不可輕傳。
他們需要學生們獻上慷慨的禮物,才會傳學生學問。
但並不會傳授核心。
核心的學問,唯有被他們選中的英才,才有資格學習。
比如寇準注的經書。
目前為至,只有文昌學館的學生,在得到了獎勵的時候,才有資格去文昌學館的藏書樓借閱。
但是對外人卻十分慷慨。
但凡是有番邦使節,想要學習大宋學問。
大宋很大一部分人都會敞開了讓他們閱讀,只要他們表現的足夠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