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並沒有因為呂夷簡的威脅心生不滿,他反而有些欣喜。
泱泱大國的朝堂之爭,就應該是這般。
堂堂正正,君子之爭。
這是一種良性的競爭。
若是能一直保持下去,大宋何愁不興?
寇季和呂夷簡二人的對話,一些人聽明白了,一些人仍在懵懂之中。
但寇季和呂夷簡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並沒有起爭執,反光明正大的定下了君子之爭。
一些人心裡還是很欣喜的。
如此風氣若是在大宋形成慣例,那大宋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局面。
勝的勝的乾脆,輸的輸的灑脫。
這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官場。
文官們紛紛走到寇季面前,一言不發的躬身一禮,退出了垂拱殿。
縱然是一些呂夷簡的黨羽,也是這般。
雖然寇季搬到了呂夷簡,讓他們失去了一個大靠山。
可寇季贏的堂堂正正,肅清了朝堂上明爭暗鬥的風氣,值得他們敬重。
王曾是最後一個向寇季施禮的文官。
在施禮之前,王曾神情複雜的道:“我對你是又愛又怕……為了阻止你入朝,我沒少幫呂夷簡,可我又擔心你入不了朝,所以在關鍵時候又幫了你一把。”
在呂夷簡和寇季二人的爭鬥中,王曾一直處在矛盾中。
他害怕寇季上位,大肆殺伐。
所以在呂夷簡募兵的時候,沒少幫呂夷簡出力。
可他又擔心寇季上不了位,寇季和趙禎的一應謀劃付之東流,所以又再關鍵的時候,出聲幫了寇季一把。
如今寇季勝了,呂夷簡敗了。
可王曾心裡卻沒有半點欣喜,只有濃濃的嘆息。
寇季明白王曾的心情,所以笑著說了一句,“我會盡可能的少殺一些……”
王曾幽怨的瞥了寇季一眼,“這話你信嗎?”
寇季一愣。
王曾撇著嘴指了指楊文廣和李昭亮。
寇季失聲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