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看到了寇季看向了他,就猜到了寇季的心思。
當即將呂公著在護送赤貧百姓過程中所作的一切,給呂夷簡講述了一番。
呂夷簡聽完以後,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若是刻意打壓呂公著的話,那呂夷簡少說也要跟寇季掰扯一番,替呂公著討一個公道。
可事實上寇季並沒有刻意打壓呂公著,確實是呂公著沒有做到位,甚至連一些面子上的工夫也沒有做。
完全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
這種處事態度,可沒辦法入政事堂。
即便是呂家懂用了一切關係,將呂公著推上去,呂公著也坐不穩。
雖說朝堂上大部分官員,乃至於中樞的歷任宰相中,大部分人在辦差的時候,都是一種公事公辦的態度。
但是在需要做一些面子工夫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偷懶。
比如說一地發了大水。
需要朝中重臣過去坐鎮。
朝中重臣到了地方以後,擺出一副等朝廷派遣救濟糧的姿態,那怎麼能行?
必須得殺幾個貪官汙吏,處置幾個奸商,抄幾個為富不仁的豪門的家,弄一些糧食,安撫一下百姓才行。
百姓們看到了有一個好官為他們在奔波,興許剛生出的作亂的心思就熄滅了。
雖然他們心裡也不見得有百姓,可是他們的面子工夫做的很到位。
別人挑不出錯。
縱然出現了大事,朝廷在問責的時候,也會從輕處罰。
然而,呂公著連一點面子工夫也不願意做。
寇季說他心裡沒有百姓,他喊冤都沒地喊去。
呂夷簡想幫他辯解兩句,都沒辦法辯解。
呂夷簡在聽完了王曾的描述以後,只能長嘆一聲,道:“此事怪我,是我一直忙著公事,對他疏於管教,才會讓他心裡連百姓也裝不下。”
說到此處,呂夷簡看向了寇季,道:“多虧了你看出此事,讓他返回了汴京城,給了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寇季淡然一笑,沒有言語。
呂夷簡的話到底是真心誠意的,還是隻是場面話,他不想計較。
三人聊完了私事,也已經深了。
三人各自回房睡下。
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