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通將他販賣宅子和商鋪所得的一部分錢財,交給了寇季,讓寇季幫忙押送回京。
寇季覺得錢通不錯,就將他們此前繳獲到的一些剩餘的布料,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錢通。
一行人再次上路。
越往西走,看到的府、州、縣越繁華。
其中最繁華的就是渤海府。
蘇洵和包拯兩個人,藉著渤海府臨海的優勢,將商業上能發展的都發展了起來。
他們不僅藉著稅收的優勢,吸引了不少商人。
還在海邊上建立了幾處碼頭,供給商船們停泊。
並且還搜刮了一些船隻和匠人,建了一些船廠,發展起了捕撈業。
蘇洵和包拯二人將渤海府弄的太好,佔盡了優勢,有人自然就生出了嫉妒。
於是乎,寇季和王曾一行人跨過了古北口以後,沒看到什麼夾道相迎的場面。
反倒是有人暗中派人送了一封‘檢舉信’給寇季和王曾。
信中提到,蘇洵仗著自己是渤海府的知府,又仗著自己手裡有減免稅收的權力,給自己的老泰山程家,大開方便之門。
程家以前在眉山只是一箇中等的富商。
如今移居到渤海府以後,一躍成為了大富商。
不僅擁有五條大船的船隊,還在渤海府內擁有五處佔地面積極大的鋪面。
如今程家涉獵許多生意,用日進斗金形容也不為過。
王曾在看完了‘檢舉信’以後,將信遞給了寇季,詢問道:“你怎麼看?”
寇季不以為意的道:“沒什麼看法,不遭人妒是庸才。”
王曾遲疑了一下,低聲道:“程家……”
寇季瞥向了王曾,道:“蘇洵初任渤海府知府的時候,還是去歲臨近冬日的時候。當時我並沒有給他留下多少糧食。
他為了養活那些渤海府的俘虜,費盡了心思。
程家家主並不是心甘情願移居到渤海府的,而是被蘇洵騙到渤海府的。
程家的五處宅子,以及幾條大船,都是蘇洵硬塞給程家的。
蘇洵藉此從程家掏出了大批的錢糧,
養活了那些俘虜和隨後遷移過去的百姓。
他們只看到了程家現在起來了,卻沒看到蘇洵當初差點將程家的家產給折騰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