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寒的百姓在給他們做佃戶的時候,出了問題,他們能想辦法從貧寒百姓身上將損失討回來。
赤貧的百姓一無所有,赤貧的百姓要是一無所有,他們就只能自認倒黴。
土地兼併中慣用的巧取豪奪,其中的巧取就是如此。
地方豪強就是藉著佃戶們在幫他們耕種的時候,出現了問題,然後將責任推到佃戶們頭上,藉此將佃戶們手裡那點僅有的田產拿到手。
所以地方豪強一般不會用赤貧的百姓,除非赤貧的百姓跟他們簽訂如同賣身契一般的長契。
但大部分赤貧的百姓不會跟地方豪強簽訂如同賣身契的長契。
一旦簽了長契,就會被地方豪強壓榨致死。
在皇權不下鄉的古代,地方豪強有的是手段弄死人不償命。
也正是因為如此,赤貧百姓們情願落草為寇,也不願意去簽訂如同賣身契的長契。
朝廷將這些人弄到新得的三府之地去,地方豪強不會反對,也沒人會說什麼。
可是朝廷要是動貧寒百姓,動地方豪強盤子裡的肉的話,他們一定會跳起來跟朝廷對著幹。
呂夷簡正是因為動那些貧寒百姓有什麼後果,所以才沒有開口提貧寒百姓。
呂夷簡知道動那些貧寒百姓是什麼後果,趙禎也知道。
趙禎見呂夷簡不言語,就沉吟著道:“就不能再遷移一些貧寒百姓過去嗎?”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坦言道:“找個由頭,從各地湊十幾萬百姓,應該沒什麼影響。超過一定數量的話,恐怕會出大問題。”
趙禎嘆了一口氣道:“十幾萬就十幾萬吧,總比沒有強。”
說到此處,趙禎對呂夷簡三人道:“三位愛卿儘快將此事辦妥。爭取在春耕結束之前,將人送過去。
若是錯過了春耕,朝廷就得養那些俘虜和遷移過去的百姓一年。
朝廷幾十萬兵馬在外征戰,錢糧如同流水一樣往外流。
再加上一百多萬俘虜,以及近百萬貧寒百姓的話,花銷就會更大。”
呂夷簡三人齊齊向趙禎施禮。
“臣等知道其中的輕重,一定儘快將此事處置妥當。”
趙禎擺了擺手,讓呂夷簡三人下去做事。
呂夷簡三人離開以後。
趙禎嘆了一口氣,“這點百姓,根本不夠。如今禁軍幾乎都在外面征戰,朕想用強都不行。
遼地既然已經打下來了,那就不能荒廢。
朕就去信給四哥,讓四哥看著辦吧。”
趙禎有了決定,就寫了一封信,留在了龍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