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天賜和趙潤被送到了狄青軍中以後,狄青也是愣了很久,思量了很久。
最終,狄青將他們兩個扔到了斥侯營,去給斥侯營的火頭兵幫手。
狄青軍中斥候營雖然十分危險,但也有安全的地方。
火頭兵就是斥候營內最安全的地方。
平日裡就是負責給那些斥候們燒水煮飯。
如今負責和其他的火頭兵們一起給那些俘虜們燒水除蝨。
斥候營的火頭兵也有上陣的機會,只是不多。
前提條件就是斥候營的其他斥候死絕了,火頭兵們才會上陣。
只要斥候營的斥候還有一什,火頭兵們就只能安安心心的在營地裡燒火煮飯。
狄青雖然忠勇,但卻不是那種死板的人。
於公於私,狄青都不會派遣趙潤和寇天賜去涉險。
於私,他是趙潤的姑父、寇天賜的叔父,兩個小傢伙的長輩,兩個小傢伙在他手底下,他護著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讓兩個小傢伙去送死。
要是他兒子出現在軍中,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將他兒子扔到軍中最危險的地方去。
可兄長的兒子和妹妹的兒子,他卻不願意扔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甚至兩個小傢伙遇到危險的時候,他還會為兩個小傢伙拼命。
在古人的思想裡,親朋好友將子嗣託付給你,那就是信任你,自己全家都可以死,但是親朋好友託付的子嗣,絕對不能有事。
狄青是一個純正的古人,還是古人當中十分守規矩的那種,所以這種思想他一直遵循著。
於公,趙潤和寇天賜沒有到入伍的年齡。
大宋兵制革新以後,對新卒入伍的年齡要求十分嚴格,最小不能低於十六歲,最大不得超過四十五歲。
文臣們如今唯一能插手的兵事,就是朝廷募兵的時候兵卒的年齡。
為了證明他們對兵事還有所影響,他們在朝廷募兵的時候,盯的很緊。
一個低齡兵,或者超齡兵出現,文臣們很有可能將此事鬧到垂拱殿上。
也正是因為如此,兵部在主持募兵的時候,對年齡卡的很嚴。
別說是年齡不過關的他們不收,就算是年齡相對有些模糊,或者是存疑的,他們都不會收。
趙潤和寇天賜的年齡,可沒有達到標準。
若不是寇季將他們扔到狄青手裡,狄青都不一定會讓他們進軍營。
他們沒有達到入伍的年齡,所以狄青不可能派遣他們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