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世衡和陳琳二人帶著笑意,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寇季帳篷。
狄青在他們離開以後,也出了帳篷去做事。
此後數日。
除了交趾兵跟著送輜重的兵馬離開了此地外,只有傳信的將士不斷的在山溝外奔來奔去,其他人幾乎都待在帳篷裡一動不動的貓冬。
寇季的噴嚏打了數日,也不見好。
寇季的親從官和親隨們商量了一下,幾個人喊了一些將士,冒著雪,在山頂一側,給寇季挖出了一個窯洞。
凍土雖然難動,但架不住將士們人多力量大。
他們不僅給寇季弄出了一個窯洞,還在窯洞前開闢出了一個小院。
軍中的匠人更是給寇季的窯洞弄了門窗。
窯洞落成以後,將士們還用炭火烘烤了兩日,驅散了窯洞裡的溼氣。
說來也怪。
住在帳篷裡,寇季的風寒一直不好,住進了窯洞以後,立馬就好了。
寇季風寒好了以後,裹著一身裘皮站在窯洞前的山坡上,遙望著銀裝素裹的大地,心裡感慨萬千。
他覺得,給他弄一個八角帽、淡藍色的大衣和軍裝,再給他一根菸,他就能站在此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兄長,渤海府來人了。”
狄青在寇季遙望大地的時候,悄然出現在了他身旁。
“渤海府?!”
寇季一愣,疑問道:“渤海府的人跑到這裡來做什麼?”
狄青搖頭道:“我問了,人家沒說。”
寇季聽到這話,樂了,“渤海府還有人敢不給你這位大將軍面子的?”
狄青如今身居大將軍之職,從三品。
渤海府知府蘇洵在他面前,也得自稱一聲下官。
依照渤海府的官員配置,貌似沒有比蘇洵更大的官了。
狄青跟著笑了一聲,沒有言語。
雖然如今朝廷重文抑武的風氣有所改善。
但是文人幾十年養出的傲氣,一時半會卻消散不了。
所以經常有官職比狄青小的文官,在狄青面前充大頭。
狄青也懶得跟他們計較。
真要是跟他們計較的話,他們墳頭的草,恐怕都三尺高了。